• 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市职业病防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市红十字肺科医院)创建于1933年,是一家集医疗、教学与科研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专科教学医院。医院连续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行风政风测评成绩全市前茅,连年跻身复旦医院管理研究所全国医院排行榜与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双百强。上海市肺科医院核医学科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科室现拥有西门子PETCT 1台,GE SPECTCT 1台,GE SPECT 1台,锝气体发生器1台及多台r免疫计数器、电化学发光仪等先进的体外免疫测定仪。依靠我院肺科专科医院的特点和优势,我科对肺癌等恶性肿瘤及肺栓塞、结节病、结核病、COPD等良性肺部病变的诊断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准确性上均处于水平。我科室开展数十种诊治项目,主要有18F-FDG PET/CT显像、全身骨扫描、肺通气显像、肺血流灌注显像、双下肢深静脉显像及MIBI肺阳性断层显像等检查。ECT显像连续多年位于上海第一、全国前三名。体外检测方面,主要以肿瘤标志物为主,项目齐全。另外,我科室在使用89SrCl2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缓解患者疼痛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科内所有医师均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已培养研究生多名。

    价格面议
  •       瑞金医院建于1907年,原名广慈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核定床位1600张,全院职工3445人,其中医师101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及各类**科技人员593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陈赛娟等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医学专家。  医院设有34个临床科室、9个医技科室;现有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3个(内分泌、血液、消化),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1个(血液),上海市重点学科1个(内分泌),上海市优势学科一个(肾脏),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6个(消化外科、血液科、内分泌科、骨科、烧伤科、心脏内科),上海市卫生局医学**专业重点学科3个(消化外科、血液科、肾脏内科)。医院还有6个市级研究所(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上海市内分泌研究所 、上海烧伤研究所、上海血液学研究所、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2个校级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1个院级研究所(感染病与呼吸病研究所),8个校级研究室,3个院级实验室。此外,还建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各1个(医学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2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人类基因组重点实验室、内分泌代谢重点实验室),4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人类基因组研究重点实验室、血管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西医防治骨关节病损重点实验室、内分泌肿瘤重点实验室)。并通过整合上述科研力量,建立了附属瑞金医院生物医学研究院。同时,还建有与临床诊疗密切结合的一些中心,包括分子医学中心、糖尿病研究中心、血栓与止血研究中心、血液病诊治中心、基因诊断中心、眼科中心、青少年生长发育中心、介入治疗中心、生殖医学中心等。另外上海市卫生局有4个质量控制中心(康复、骨科、心脏介入、血液)挂靠在瑞金医院。   瑞金医院于20世纪50年代成功抢救邱财康后,大面积烧伤治疗始终处于世界先进水平;70年代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心脏和肝脏的移植手术;90年代在白血病分子生物学研究和临床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21世纪日臻完善的器官移植,使得许多病人将这里视为生命的绿洲。为此,医院获得了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6次)、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先进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上海市文明单位(9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五四”红旗团组织创建单位等。   瑞金医院以所取得的成就和荣誉为动力,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医院积极开展高精尖诊疗技术,如微创伤手术、关节镜手术、心血管介入治疗、眼科准分子激光术等,并充分利用医院综合医疗优势,实行多学科或跨学科联合会诊制,使医疗诊治水平日益提高。同时医院还将发展目标定位在研究型医院上,借助医院9个市级研究所,医院在肾脏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高血压、中医伤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生殖医学等学科中颇具特色,特别是国家重点研究所的科研优势,立足临床加大科研力度,为人民健康创造出了许多临床新成果。医院还不断深化人性化服务,推出了“以优质的医疗使病人放心、以**的服务使病人称心、以优美的环境使病人舒心”的“三心工程”,以温馨、便捷、优质、**的服务赢得了社会和病家的信任,促进了医院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瑞金医院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大的临床教学基地,“瑞金临床医学院”也设在医院中,承担医学系、检验系、**护理系的临床教学任务,并接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夜大学、**医师进修班及来自全国各地医院的进修学员的临床教学任务。 2010年瑞金医院门急诊人次达270.6万,手术例数达4.12万次,出院病人7.6万人次,平均住院天数为8.68天。 瑞金医院核医学科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进行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学科,是核医学专业硕士及博士授予点,目前拥有终身教授1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  重点科室内分泌内分泌代谢病科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在已故**内分泌学家邝安堃教授,及国内知名专家陈家伦、许曼音和罗邦尧教授领导下,经过50余年来的不断发展,目前本专业是国家教委重点学科、国家卫生部内分泌代谢病重点实验室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内分泌代谢病基础和临床研究基地。内分泌代谢病科现有床位60张,其中为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设立特需床位6张,在编医师24位。其中终身教授2人、教授5人,副教授4人。内分泌代谢病科在糖尿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居国内前列,在糖尿病诊治、慢性并发症的诊治、糖尿病自我监护和糖尿病宣教方面形成特色,在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IGT,肥胖,异常脂血症、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中的作用做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3等奖和首届瑞金医疗成果2等奖。本学科在垂体-肾上腺疾病的诊治方面处国内**,自1957年诊断和治疗国内第一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来,共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近1000例,柯兴综合征600余例和嗜铬细胞瘤300余例。其中原醛症病例为全球*大系列之一,“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和治疗”已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卫生部及上海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内分泌代谢病科在甲状腺疾病、胰腺疾病及尿崩症等诊治方面积累宝贵经验,在国内有一定影响。近年,本学科致力于肥胖、骨质疏松等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大量成果,是国内*早开展这方面系统研究的单位之一。“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是内分泌代谢科的宗旨。同时还建立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检测指标。在国内较早建立了无创性的糖尿病神经功能测定室,可从神经诱发电位、感觉神经、心脏自主神经和胃肠自主神经多方位,对糖尿病神经病变做出诊断,提高了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的诊断能力,并形成一系列有效的治疗方法。内分泌代谢病科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糖尿病教育和防治工作。近年来,中心除了不断加强与其他医院的协作,加强糖尿病教员的培训外,中心还在全国范围*早建立了糖尿病患者治疗教育项目,系统开展患者教育。其中包括规模达数百人的大组患者教育;邀请患者家属共同参与,规模在20-30人的小组教育,以及由医生、护士、营养师组成团队,围绕难治性糖尿病开展的强化教育等。项目引进了国外糖尿病教育效果评价量表,并初步开发出适合中国患者需要的评价量表。内分泌代谢病科项目已开展的小组教育人数达3000余人,个体强化教育的患者近300人。经过数年如一日的临床实践,参与该项目患者都已取得了满意临床疗效。小组教育后,患者的平均血糖控制达标率为50%以上,强化教育后的血糖控制达标率达80%。在开展患者教育中,项目组尤其注重倡导建立患者间爱心奉献、互帮互助的氛围。以小组教育为例,所有参加的患者都自发地在免费品尝糖尿病营养午餐同时,象征性地捐献出“一元钱”,用于购买糖尿病工具或通过其它各种形式,帮助那些因病致贫、因病致困的糖尿病患者和家庭。糖尿病中心患者治疗教育项目的不断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患者的欢迎。内分泌代谢病科在我国**内科学、内分泌学专家邝安坤教授、陈家伦教授、许曼音教授和**的医学家、生化学家丁霆教授等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本学科于上世纪60年代成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内分泌研究室,并于70年代末建立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成为国家第一批博士学位点,含内分泌学和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两个专业,后又确定为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学科点。本学科于1994年10月被批准为卫生部内分泌代谢病重点实验室,受中华医学会的委托负责《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的编辑出版,1989年和1990年连续被评为国家教委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高教局重点学科,2001年通过国家教委重点学科的初审。内分泌代谢病科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医教研并重且相互结合,在总体实力上为国内*主要内分泌代谢病研究中心之一,而且在许多方面已形成自己的特色,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发展,在糖尿病方面完成了多项临床研究,而且在基因组扫描筛查中国人汉族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位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不仅临床研究依旧为国内**,而且基础研究方面也居国内**、国际先进地位。内分泌代谢病科,近年垂体-肾上腺基因库的建立和新基因的发现,受到国内外重视。本学科不论在基础建设还是梯队建设方面达到学科成立以来的*好水平,并且代表了国内*高水平,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建立微量、快速、精确的各类激素测定方法,大大提高了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断水平。目前成为全国*内分泌代谢激素测定项目开展*多的中心。内分泌代谢病科目前已形成实力较强的学术梯队,拥有一些国内知名的内分泌专家,他们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目前有教授10人,副教授7人,中级职称22人,博士15人,硕士12人。目前已形成实力较强的学术梯队。学科带头人陈家伦教授是两届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主委、两届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总编,两届卫生部新药评审内分泌风湿病药物分委员会主委、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临床医学临床药理组组长、两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两届国际内分泌学会中央委员会委员和两届亚大甲状腺学会副主席等。老一代专家仍旧起着确定学科发展方向、指导研究工作的作用。近年来,年青的科研技术人员、研究生在全基因组筛查、基因突变、基因差异分析、蛋白质纯化、结构与功能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不少进展,已初步形成了从核酸到蛋白质研究的年青、具有攻坚实战能力的基本科研队伍。宁光 主任医师,教授,内分泌科主任 ,博士,博士生导师,临床医学中心主任擅长内分泌代谢病疑难杂症,包括难治性糖尿病血糖控制和糖尿病并发症、经常主持与参加全国和上海市疑难疾病的会诊。汤正义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皖南医学院,在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工作两年后考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199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瑞金医院内分泌科工作,工作期间于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于2003年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医学院**维克多尼亚医院从事糖尿病研究一年,于2008年开始糖尿病足病专科诊治。长期在临床第一线从事医疗工作,重点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病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方面进行临床和基础研究,开展感觉定量检查、生理盐水试验等新的检查方法和规范这两种疾病的诊断流程和确定一些有针对性的较好的治疗方案。以这两方面为主要内容,先后在国外sci收录的专业杂志,在国内核心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内科手册》等多部专著的编写。所参与项目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主持上海市科委课题2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0名,在读3名。同时担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内分泌学会委员、《世界临床药物》等杂志编委。 重点科室血液科血液科于70年代创建,在其奠基人--我国**的血液学专家,国际肿瘤诱导分化治疗权威,中国工程院院士和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振义教授的推动下,于1987年,在瑞金医院、仁济医院、新华医院、第九人民医院血液科和二医大病理生理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了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为王振义院士。1996年起至今由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和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研究员担任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研究员、欧阳仁荣、王鸿利和沈志祥教授任副所长。  血液科经过多年的努力,瑞金医院的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和血液科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在应用基础研究推动下的血液学临床诊断、治疗综合体系在总体学术水平上达到了国内前列,成为国际**的临床血液学中心,先后成为上海市医学**学科,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国家教育部国家医学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和上海市人类基因组研究重点实验室,“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并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就。  血液科于1987年以来,在包括《Nature》、《Science》、《PNAS》、《Lancet》、《Blood》等在内的国内外核心杂志发表论文305篇,引证率超过4000次。获得包括国家863、973等重大课题在内的***和省市级研究课题125项,总计研究经费超过2亿元,并获得国际上以及***和省市级各种科研奖项38项。出版学术专著38本,主编38本,参编50本。作为***继续教育基地,举办了***继续教育项目《白血病诱导分化、促凋亡治疗》《白血病MIC》《人类基因组》《血栓性疾病进展》学习班,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中级职称以上的学员。召开了多界国际肿瘤诱导分化治疗学术会议。学科发展与人才梯队建设现已呈现良性循环。仅从1996年至今,已培养硕士生94名,博士生50名,博士后3名。中心已有四名中青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人入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人获“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2人获市科委“启明星”资助,2人获国家教委“骨干教师计划”资助,2人获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资助。从国外吸引优秀中青年科研人员5名,形成了年龄和知识结构均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王振义 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瑞金医院终身教授。1948年毕业于震旦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至广慈医院工作。1952年参与上海第二医学院的建设。先后担任内科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和主治医师。曾任病理生理教研室副主任、主任,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半农半读医专临床组组长,上海第二医学院基础部主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现任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华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血液学杂志》副总编。  王振义院士长期从事医教研工作,1963年评为副教授,1980年晋升为教授。除参加《病理生理学》、《内科学》等教材编写外,主编了医学类专业用统一教材《临床医学概要》一书(1991年出版)。王振义院士为我国血栓与止血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主编《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一书(1988年第一版及1996年第二版),在国内有一定的权威性。20世纪50年代,在国内首先建立血友病的诊断方法,发现了轻型血友病。在他领导下,先后提纯vWF抗原、β血小板球蛋白、蛋白S、凝血酶敏感蛋白,并制成抗血清,应用于临床。还阐明了蒲黄防治家兔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在血栓与止血领域的研究成果曾获卫生部科技乙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人)、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五完成人)。1978年开始从事白血病的诱导分化疗法的研究。1986年在国际上首创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取得了很高的缓解率,为肿瘤可通过诱导分化治疗这一新的理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先后获上海市科技奖、何梁何利科技奖、求是突出科学家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93年,第一完成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第九完成人)。在国际上获凯特林肿瘤研究大奖(1994年)、瑞士布鲁巴赫肿瘤研究奖(1997年)、法国台尔杜加科学奖(1998年)、美国ISI引文经典奖(2000年)、美国海姆×瓦赛曼奖(2003年)。自1980年以来发表论文280余篇,主编专著四部,参加编写著作17部。1992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1994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2001年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李军民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医疗系,1992年获得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血液专业硕士学位。曾于1996年和2001年分别赴法国巴黎血液和血管研究所和美国M.D.Anderson肿瘤中心进修学习。长期从事血液专业的临床医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白血病和淋巴瘤)以及血液免疫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较深入研究和丰富临床经验。 医院地址:上海市黄浦区瑞金二路197号 来院路线: 行车路线(外地患者):火车站路线:从上海火车站出发,步行至恒丰路汉中路乘128路,在瑞金二路绍兴路瑞金医院下车,步行至医院;行车路线(本地患者):乘坐公交41路、104路在瑞金二路永嘉路瑞金医院下车,步行至医院瑞金医院公交路线:乘坐公交车:41路, 96路空调, 104路, 146路内环空调, 301路, 955路到瑞金医院公交车站下。乘坐公交车:17路空调, 24路, 304路, 整理864路到建国中路瑞金二路公交车站下。乘坐公交车:36路, 786路, 869路, 932路, 933路, 974路, 974区间, 986路, 大桥一线, 隧道八线到重庆南路建国中路下。乘坐公交车:17路空调, 96路空调, 304路, 786路,864路到复兴中路瑞金二路-公交车站下。乘坐公交车:24路, 41路, 104路, 146外, 301路, 304路, 786路, 864路, 955路到陕西南路永嘉路-公交车站下。乘坐公交车:36路, 786路, 869路, 932路, 933路, 974路, 974区间, 986路, 大桥一线, 隧道八线到重庆南路建国中路-公交车站下。

    价格面议
  • 上海华山医院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简称,创建于1907年,目前已成为一所国家高层次的医疗机构,并为全国医疗,预,教学 科研相结合的技术中心,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上海华山医院医疗技术力量雄厚,全院2000余名职工之中,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占80%,其中副高职以上专家300多人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各1名,在全国学术性机构任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13人,在上海学术性机构任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28人,许多专家教授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PET中心于1996年由核医学科提出申请并做了技术方案论证,经院部批准报市卫生问题局,1997年3月国家卫生部批准立项。1998年12月15日完成第一例18F-FDG PET全身检查,1999年10月完成全国加速器的安装调试。PET仪为Siemens Biograph 64 HD,医用小型回旋加速器为美国CTI RDS III型及正电子放射性药物自动合成装置,是国内首批经卫生部批准引进并建成的PET中心之一。 重点科室皮肤科皮肤科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和较大的影响,门诊就诊人数逐年上升,2008全年门诊超过100万人次,单科年门诊量****。其中约60%来自外省市,港、澳、台地区及其他国家来诊者亦与日俱增。病例数之多、病种之广在国内是****,在国际上亦属罕见。现有开放病床33张,收治各种疑难杂症和危重病人。并设急诊24小时值班制,皮肤科向社会承诺全年无休,自年初一至年三十,每天都有门诊。为提高医疗质量,配合各研究室、组的科研工作,现开设十多种专病门诊,包括结缔组织病、遗传性皮肤病、化妆品皮炎、银屑病、白癜风、光感性皮肤病、异位性皮炎、真菌病、脱发等。1990年起,开设了性传播疾病专病门诊,同时建立了性病实验室。副教授以上医师每周开设4-5次专家门诊,平均每个半天均有9位专家同时出诊,既提高了医疗质量,又满足了本市和全国各地就诊病员的要求。每隔周进行一次疑难病例讨论会,每周进行一次临床病例组会诊活动,以及时解决门诊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皮肤科激光医学美容中心成立于1995年,是国内*早成立的激光中心之一。在国内首先成功地开展了短脉冲激光的治疗。中心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多名教授及医学博士,临床与科研水平均居全国**。中心于2006年迁入位于门诊8楼的新址,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一个更为优雅而整洁的环境。皮肤科除担任繁重的临床医疗任务外,还负责复旦大学医学系、预防医学系、护理系及附设护校的所有在校学生的皮肤病学教学,包括课堂上课、示教及临床学习。皮肤科为首批硕土和博士点,自1978年以来,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00余名,博士生30余名,博士后2名,现有博士后1名,硕士和博士生50余名。先后出国进修或攻读学位者19名(指3个月以上),已学成回国11名。皮肤科为全国兄弟院校、省市县各级医疗单位培养皮肤科专业人员是本科重要任务之一。自1952年起,每年接受20-5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皮肤科医师及技师进修。据不完全统计,至目前为止,进修者己在1000名以上,其中很多人目前已成为兄弟院校、省市医疗单位皮肤科的骨干力量。部分进修学生还有来自澳门、台湾和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皮肤科近十年来,先后有100余人次出席各种国际学术会议,包括世界皮肤病学术会议、亚太地区皮肤科年会、美、英、日皮肤科年会、加拿大皮肤病学术会、中日中韩皮肤科学术会等。同时,亦有十余位美、日、德、加、丹麦、意大利的皮肤病学专家相继来访,进行学术交流。皮肤科目前在全国性及市级学术团体中任职有: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1人,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名誉会长1人、副会长1人、副总干事长1人,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理事1人,风湿病学会委员1人、上海市医学会美容分会主任委员1人,上海市医学会皮肤科学会副主任委员1人及委员2人,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科专业会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1人,上海市医学会理事1人,上海市免疫学会理事1人,上海市麻风防治协会理事2人等。有9人分别担任15种学术专业刊物编委,包括中华皮肤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委及临床医学美容学杂志副主编、Journal Derm Sci常务编委等。皮肤科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该科在国内外皮肤科学界已享有较高的声誉。目前,皮肤科已确定将银屑病、特应性皮炎、色素性皮肤病和光线性皮肤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作为主攻方向。同时在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红斑狼疮、皮肤恶性淋巴瘤及遗传性皮肤病等课题上亦投入一定的力量,以期该科在发展我国的皮肤病学事业中,为广大的病员服务中能不断有所作为,不断作出新贡献。王月华 主任医师,教授。擅长皮肤病、性病、皮肤美容方面的激光、冷冻等物理疗法,并对各种病毒性疣、丘疹病、湿疹、痤疮、色素异常、皮肤肿瘤等常见病、疑难杂症的诊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项蕾红 主任医师 / 教授 擅长白癜风、黄褐斑等色素障碍性疾病;痤疮、面部皮炎等医学美容性皮肤病;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诊治。骆肖群 主任医师 / 教授 1993年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英文班毕业,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工作二十多年,对常见性和危重疑难性皮肤病的诊治具有较好的水平。2003年-2004年在美国CaseWesternReserve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重点科室神经外科神经外科是我国南方*早建立的神经外科(1953),经过几代人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创业和辛勤工作,科室的学术地位一直都走在全国的前列。目前是博士点(1981)、博士后流动工作站(1990)、WHO神经科学研究与培训中心(1982,1990)、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1989,2001)、“211工程”重点学科(1996,2001)、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1993,1996,2004)、卫生部重点专科(2011),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学科(1999)、***继续医学教育基地(2003)、上海市神经病学研究所(1984)、上海华山神经外科(集团)医院和神经外科(集团)研究所(2000)、首批上海市**学科(1995)、上海市神经外科急救中心(2004)和复旦大学“重中之重”建设学科(2001)。神经外科目前已经拥有病床600张,现代化的专业手术室25间以及开展神经外科诊疗所需的全部设备,包括术中核磁共振导航、Cyberknife、伽玛刀、PET/CT、3D血管造影机、神经导航、计算机虚拟现实手术计划系统等国际**的硬件设施。全方位地开展了微侵袭神经外科、脑脊髓肿瘤和血管性疾病、颅脑创伤、功能神经外科和细胞分子神经外科等的临床研究,并实现了手术、放疗、化疗和功能康复的综合式服务。神经外科作为***的教学基地,目前每年招收博士后2~3名,博士研究生6~8名,硕士研究生10~15名。此外,每年接受来韩国、日本、法国和美国、德国、印度尼西亚等的青年医师前来进行短期参观学习,约2~3名/年。神经外科既往5年中已获***科研和教学奖项7项、省部级20项。申请和承担各类科研基金43项,包括“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基金项目,累及科研总经费1847万元;共发表论文286篇(SCI28篇);出版论著15本;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3次,全国性会议2次。神经外科目前是亚太地区临床规模*大的神经外科诊疗中心,总体水平居国内**,国际先进。神经外科特色: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微侵袭神经外科、颅底外科、分子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学科带头人周良辅院士是目前中国神经外科的领军人物之一,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和亚洲神经肿瘤学会主席。他从医46年,手术逾万例,致力于神经外科手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发表SCI论文134篇(他引783次),中文论文452篇,国际神经外科排名前三位的杂志(Neurosurgery,JNeurosurgery,SurgicalNeurology)和国际权威杂志(Stroke,Neuro-oncology,Jtrauma)上均有收录。主编专著7部,其中《现代神经外科学》获第11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奖17项。并获得“中国医师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上海市*高医学荣誉奖”、“上海市科技功臣”等荣誉。  神经外科荣誉称号  2002年获全国共青团号  2008年被授予上海市总工会“工人先锋号”  2009年荣获上海市劳模集体称号  2009年“上海诞生全球*大神经外科诊疗中心”入选改革开放30周年“健康上海”十大成果  2009年神经外科护理团队荣获上海市三八红旗先进集体  2011年神经外科党支部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12年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  神经外科国际评价  1.解决了颅内难治性海绵状血管瘤(CCM)的手术治疗难题,建立4项新技术均为国际首创,各疗效指标优于国内外同类报道。国际权威专家评价:“极好地解决了这一国际性的治疗难题”。  2.2007年我科发表在Neurosurgery杂志上的“关于多影像融合技术治疗脑肿瘤”,被世界神经外科联盟主席Black教授誉为“一项重要的里程碑式的研究,象征着中国逐步崛起的神经外科力量”。  3.解决了脑干血管母细胞瘤(HB)的手术治疗难题,SurgicalNeurology杂志评价:“是迄今单个机构报告的*大组病例数,提出了切除脑干HB的独特外科诀窍,是令人瞩目的成就”。  4.开展了世界首次成人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开放性脑外伤的临床应用研究,2006年在世界顶尖的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2007年美国**发表的有关干细胞研究报告中专门引用了该论文。《TheScientist》杂志评选朱剑虹教授为“近30年来对世界生物科技作出杰出贡献的顶尖100位科学家之一”。李士其,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华山神经外科(集团)医院市五分院院长,复旦大学内分泌和糖尿病研究所副所长。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卫生部科技成果乙等奖、中国高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已发表论着60余篇,出版专着6部。1952年5月生,1982年毕业于(原)上海医科大学,获神经外科硕士学位,师从我国**的神经外科宗师-史玉泉、杨德泰教授,并长期在中国神经外科界权威专家-周良辅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工作。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在神经外科各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方面,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如颅脑外伤、脑肿瘤等。对神经外科的疑难病症,如颅底肿瘤、脑干肿瘤的诊治,亦有自己的独到见解。20多年来,已逐渐确立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包括显微神经外科、颅底外科和颅脑损伤。*擅长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垂体腺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尤其是经蝶窦手术入路的垂体腺瘤微创手术。15年来,采用该方法已经治疗垂体腺瘤患者达2000多例,临床疗效显著。相关的临床论着已发表在国际神经外科权威杂志《Neurosurgery》上陈衔城 主任医师 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承担和参加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 卫生部、上海市**学科和重点学科等科研课题多项。多次在全国、华东地区及上海市神经外科学术会上报告论文。 培养硕士研究生15名,博士研究生1O名。曾获上海第一医学院先进工作者,华山医院优秀华山人,上海市高尚医德奖, 华山医院优秀工会工作者,上海市医务工会优秀工会积极分子,上海市劳动模范和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 医院地址:上海市静安区乌鲁木齐中路12号 来院路线:地铁2、7号线静安寺站下南京西路往西300米到乌鲁木齐路往南500米

    价格面议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卫生部部属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开业于1937年,是当时中国人管理的第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隶属于国立上海医学院,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先生而命名为***纪念医院,后更名为中山医院。解放后曾称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和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1年用现名。  经过70多年的发展,中山医院本部目前占地面积95892.1㎡,总建筑面积185736.27㎡,核定床位1700张。2010年门急诊就诊量263万人次,出院病人6.9万人次,住院手术病人4.5万人次。全院职工2986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职称375人,医师956人,护士1165人,医技人员239人。   院本部设有除小儿科以外的所有科室、综合实力雄厚。心脏、肝癌、肾脏和肺部疾病诊治是医院的重点和特色,诊治水平始终处于国内**地位。其中心血管病和肝肿瘤是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消化科、检验科和麻醉科是国家临床重点学科。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康复研究所、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复旦大学普通外科研究所、复旦大学内镜诊疗研究所、复旦大学核医学研究所设在院内,成为医院重要的研究机构。上海市的院内感染、超声诊断、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胸心外科、普通外科6个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也挂靠中山医院。医院每年承担国家、卫生部和上海市重大科研项目近百项。近年获***、教育部、卫生部和上海市科技成果奖百项。设有博士点15个,硕士点21个,有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2个,上海市住院医师培训基地26个。每年举办***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40期,招收进修医生600名,为国家培养了许多**医学人才。  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 Therapy)、PET-CT、320排640层超速螺旋CT、全数字平板式心血管造影机(DSA)、直线加速器、3.0T磁共振断层扫描仪、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DR)、重症监护系统和远程医疗教学系统等等。  重点科室普外科上海中山医院普外科创建于1946年,学科创始人是**外科学家沈克非教授,目前是国家“21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和卫计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六十多年来,历经数代人的努力、奉献和传承,学科凭借“技术**、作风严谨、医德高尚”的优良传统享誉全国,并涌现出了崔之义、冯友贤、吴肇光、孟承伟、王承棓、吴肇汉和秦新裕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外科学家。普外科现有核定床位198张,年门诊量130000余人次,急诊量12000余人次,年完成大中型手术8000余台。学科总体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一直居于国内**水平,尤其是在临床营养、胃肠外科、胆道外科、胰腺外科以及胃肠动力等领域的研究*具特色,其中消化道肿瘤、微创外科等部分领域已跨入国际先进之列。目前,中山医院普外科以亚专业学科建设为主要方向,以多学科协作诊治(MDT)、内镜与微创外科为重要平台,已逐步成为普外科领域全国疑难重症疾病的诊治中心和规范化诊疗的教学培训基地。学科团队人员素质优秀,梯队结构合理,全科有10多位专家在中华医学会等专业协会和组织担任核心学术职务。展望未来,普外科同仁将继续秉承中山精神,以病人为中心,奋发图强,厚积薄发,力争建立亚洲**的普外科疾病临床诊治、教育培训和临床研究中心。许剑民,普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外科协会结直肠肛门病学组副组长,复旦大学大肠癌诊疗中心副主任。卫生部大肠癌早诊早治专家组成员,卫生部《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标准》和《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规范》制定专家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转移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大肠癌肝转移学组和遗传性大肠癌学组委员,国家自然基金和上海市科委基金评审专家。《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国癌症杂志》、《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和《消化肿瘤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WJG》编委。《中华外科杂志》和《中国临床杂志》特约评审专家。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和麻省大学医学中心访问学者,法国巴黎大学医学院Ambroise Paré医院访问学者。1990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即分配于中山医院普外科,从事临床工作至今。1999年获得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普外科博士学位。2001年赴美国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和麻省大学医学中心进修,2004年赴法国巴黎大学医学院Ambroise Paré医院进修。2001年晋升为外科副主任医师,2002年晋升为外科副教授和硕士生导师,2007年晋升为外科主任医师。2008年晋升为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被纳入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专业特长:普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胃肠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和全系膜切除术(TME),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结直肠癌手术前后的化疗和放疗,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手术和综合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的保守和手术治疗,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直肠肛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重度痔疮的(PPH)手术治疗。目前已开展达芬奇机器人结直肠癌根治术。是上海市2002年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主要完成者之一,上海市2006年度创新成果发明三等奖第一完成人,2011年“结直肠癌肝转移外科和综合治疗”获上海市医学科技成果一等奖。发表论文65篇以上其中包括国际权威SCI收录的论文7篇。2007年4月在世界外科领域*权威的杂志美国外科年鉴《annals of surgery》发表了有关结直肠癌和结直肠癌肝转移综合治疗的成果,赢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参与了卫生部统编教材外科学第6版和其他10部教材和书稿的编写。2008年4月主笔起草制定了****部《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草案),2010年制定正式稿已向全国发布。该指南于2011年4月已在国外正式发表。并主编国内外第一部《结直肠癌肝转移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专著。有关结直肠癌以及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临床及科研成果,已多次在2010年美国外科年会(ACS),亚洲外科年会、中日韩大肠癌年会、中国肿瘤大会、中国外科年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年会、中华胃肠和结直肠肛门疾病外科年会、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年会和上海市外科年会上大会发言。现为国家卫生部重点学科项目(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和《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治疗规范和创新》、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攻关项目(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上海市科委重点科研项目(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上海市经委创新引进项目(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和上海市科委重点攻关项目“结直肠癌肝转移蛋白标志物的再筛选和鉴定”等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专长:普外科,胃肠道肿瘤,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外科手术和综合治疗,结直肠癌的腹腔镜和达芬奇机器人微创手术。姚礼庆 主任医师,教授,内镜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复旦大学内镜诊疗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2011年当选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每年内镜中心要为全国各地的病人行内镜治疗15,000例次,新开展了许多内镜治疗项目,如经内镜括约肌切开和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内镜下胆总管结石的机械碎石术、经胃镜做胃及小肠造瘘术、经胃镜治疗食管静脉破裂出血以及内镜下食道、胃肠道、胆道狭窄的扩张和肿瘤狭窄的支架治疗术等。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内镜硬化剂治疗和*早开展吻合器直肠粘膜环状切除治疗痔疮,先后获得了2001年“上海市职工技术创新能手”和2002年“上海市优秀发明成果三等奖”的光荣称号。对大肠癌术后预防复发也有一定的研究。1995年起担任硕士生导师,至今参加和指导硕士生工作12名,协助培养博士生4名。现兼任中华全国消化内镜学会委员、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外科学组主任委员,上海市消化内镜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胃食管静脉曲张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内镜杂志》常务编委,《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重点科室心内科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创建于1958年,其奠基人是我国**的心血管病学家陶寿淇教授。中山医院心内科是我国重要的心脏内科临床和科研基地,总体医疗和科研水平在国内处于**地位。1980年包括心内科在内的心研所被正式任命为WHO和卫生部心血管病研究和培训合作中心,1988年心内科被国家教委批准为重点学科,1994年被批准为上海市医学**专业重点学科,1994年被指定为全国心血管病临床药理中心,1997年被列为“211工程”发展规划的重点学科,1998年再次蝉联上海市医学**专业重点学科,2001年被指定为上海市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2001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重点学科,复旦大学“985工程”重中之重建设学科。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心导管室:有世界*先进的大型心血管造影系统和其他各种医疗设备,包括:2台GE INNOVA2000数字血管造影系统、六十四导电生理记录仪、CARTO射频消融系统、心脏程序刺激仪、血管内超声成像仪、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血流测定仪、冠状动脉内血流储备分数测定仪和冠状动脉内斑块旋磨仪和血液动力监测系统等。每年完成各种心导管手术数4000余例,包括冠心病介入诊治,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经导管治疗,起搏器植入,先天性心脏病和瓣膜病等的介入治疗。总体水平和技术在国内处于**地位。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拥有国内各种心血管疾病诊治技术中的许多“第一次”:1954年首次报告用单极胸导联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1962年率先开展左心导管检查;1963年首先报告用染料稀释曲线测定诊断先天性心脏病;1965年开展心腔内心电图检查;1968年与心外科合作安置国内第一台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1973年首次在国内开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成功;1989年国内率先开展导管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获得成功;1989年在国内*早设立心肌炎专科门诊,并首次提出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分型;1994年国内首次经静脉安置埋藏式自动起搏复律除颤器,对防治心源性猝死有重大意义;1999年在华东地区率先开通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绿色通道”,医、护、技人员全天24小时待命,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抢救。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目前开设4个病房(包括1个干部病房)和1个监护室,实际开发病床190余张。以冠心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扩张性心肌病的治疗为特色。除开设心内科专家门诊、普通门诊以外,还开设有冠心病介入治疗后随访门诊、起搏器门诊、房颤门诊、高血压门诊、高脂血症门诊、心律失常门诊、晕厥门诊等特色门诊。每年接诊来自全国各地的门诊病人15万例次,年收治住院病人5000余人次。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方面,中山医院心内科是国际**的中心,早在1973年,陈灏珠院士在国内首先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为我院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在葛均波教授的带领下,我院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无论数量、质量在国内均处于**地位,首先开展了门诊病人的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解决病人住院难和看病贵的问题。1999年在华东地区首先建立了急性心肌梗死行急症介入治疗抢救的“绿色通道”,每年完成急性心肌梗死的急症介入治疗150例左右,挽救了大量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斑块的旋磨等高难度的特色介入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治领域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处于**地位,率先开展经冠脉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及终末期心肌病的研究。冠脉介入治疗超过1000例/年,2005年为1113例,成功率超过98%,病例的复杂程度和治疗效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是国内唯一被权威的美国TCT会议邀请进行手术演示转播的心脏介入中心,且2005年2006年连续两次受到邀请。还多次参加其他的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包括欧洲JIM,日本CCT以及印度介入心脏病会议等的手术转播,其中由学科带头人葛均波教授演示的逆行对吻导引钢丝技术开通慢性完全闭塞性左主干病变在2005年10月在美国召开的TCT大会上现场直播时,流畅新颖的手术技术引起了国际专家的惊叹,心内科在心脏病介入治疗中高超的技术水平在会议上引起巨大反响,中山医院心内科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这些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在不断增加。06年8月受到哈佛大学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心内科的邀请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进行两院间的学术交流。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心内电生理和起搏方面,中山医院心内科不仅起步早,有着多项“全国首次”的纪录,而且近年来掌握先进技术、水平居于国内前列。使用Carto三维标测系统、Pruka700电生理多导记录仪等先进设备,每年完成心脏电生理和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手术超过500例,成功率高,治疗合并症少,近年完成了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治疗200例,是2005年全国超过百例的四大中心之一,随访一年后复发率低于20%,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中山医院心内科自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是全国*早开展此项手术的单位之一。目前已累计植入各种人工心脏起搏器近4000例,具有丰富的植入、随访经验。近年每年植入数量近400台,生理性心脏起搏超过40%,植入数量位居华东地区第一名,全国第二名。近年来积极开展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心力衰竭(CRT)、双房同步起搏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不同部位心脏起搏、心脏起搏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血管迷走性晕厥等工作,各项工作均处于上海市**地位。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先天性心脏病的传统疗法是开胸手术,创伤大,对病人尤其是少年儿童造成很大的痛苦。中山医院开展经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复杂先心病的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欢迎。仅2005年就完成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290例,位居全国前列。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为全国首批获准进行心血管病临床药理研究的中心之一,参加了多个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并担任国内牵头单位,为循证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周达新 主任医师生于1964年3月。1988年毕业于徐州医学院医疗系。1993年毕业于原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并获心血管专业硕士学位。现为上海市药学会临床药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心血管病分会先心肺血管病学组副组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科主任医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负责人,从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肺动脉高压、临床药理、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研究和临床工作。是国内*先开展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少数专家,在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房缺)、动脉导管未闭特别是大房缺的介入治疗方面在国内、外处于**地位。擅长于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各种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性室性早搏等),主治病例数2000余例,并在国内处于**地位,是国内能够掌握心脏三维标测治疗心律失常的少数专家之一。 葛均波 主任医师,教授,心内科主任,中科院院士1962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五莲县,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1979年-1984年就读于青岛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1984年-1987年山东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88年-1990年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心内科博士研究生;1990年由上海医科大学派往西德美因兹大学进修学习,并于1993年获得美因兹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经国家教委及中国驻联邦德国使馆批准,葛均波博士继续留在德国深造。于1993年跟随其导师来到Essen大学医学院继续他的博士后研究,并于1995年任Essen大学医学院心内科血管内超声室主任1999年4月回国。现为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心导管室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复旦大学干细胞组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双聘PI,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社会任职:上海市政协第十届常务委员,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医卫工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理事 医院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180号  来院路线:地铁7号线肇嘉浜路站下 

    价格面议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始建于1844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是上海市医保定点单位。目前由东西南北四个院区和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组成:东院位于浦建路160号,于1999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占地86875m2,建筑面积206859m2;西院位于山东中路145号,占地7811m2,建筑面积31959m2;南院位于闵行区江月路2000号,于2012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占地68497m2,建筑面积82590m2;北院位于浦东新区灵山路845号,占地6667m2,建筑面积17350m2,于2013年7月全面启用;肿瘤所位于上海市斜土路2200弄25号,总建筑面积7523m2。 重点科室消化内科陈胜良,男,医学博士,理学博士,美国密西根大学博士后。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科副主任,南院执行主任。主要从事功能性胃肠病、消化道肿瘤及癌前状态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有效防治方面的研究。擅长慢性胃炎、反流性疾病、慢性便秘和腹泻等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委员、中国消化心身协作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精神医学分会综合医院精神医学诊治同盟成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消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消化整合医学分会常任理事,西部精神医学协会消化心身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行为医学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副组长、海峡两岸医学交流协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慢性胃炎、反流性疾病、胃肠黏膜病变、消化不良、腹泻、便秘以及胃镜和肠镜检查。复杂胃肠动力紊乱。消化心身健康问题。胃肠疑难病症。曹芝君 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后。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心身疾病协作组秘书和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食管协作组委员,《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审稿人。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高,动力障碍性和功能性疾病的发病率亦持续增高。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便秘和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极大折磨着病患的身心。为此我科特开设了胃肠动力门诊,以临床经验结合科研工作心得,为大量来自全国各地患者解除了病痛。为更好地研究功能性疾病的发病机制,2006年3月曾作为交流学者前往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消化内科胃肠肽研究中心工作一年,主攻中枢神经系统敏感化与内脏痛觉过敏的研究。回国后继续在该领域深入探索。目前以项目负责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一项。并参与数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和上海市卫生局课题的完成。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SCI杂志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近10本慢性胃病,反流性食管炎,便秘和腹泻,以及内镜检查。 重点科室泌尿外科陈海戈,男,主任医师,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科膀胱肿瘤专业组负责人,兼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国际交流部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上海分会青年委员及专科医师培训组秘书。目前承担多项市科委课题,3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多篇,其中单篇*高影响因子6.4分。2013年10月在国际顶尖欧洲泌尿肿瘤诊疗中心——比利时鲁文大学附属医院访问学习。目前所带领的膀胱肿瘤团队是中国膀胱癌联盟(CBCC)牵头单位之一,并参与编写了2013年中国膀胱癌诊疗指南,该指南为业内膀胱癌诊疗的专业规范。目前,膀胱肿瘤专病门诊每年约接诊膀胱癌患者5000余人次,每年开展各类膀胱癌手术量约500余台,其中膀胱癌根治术超过100余台,年门诊量及手术量均在全国名列前茅。在膀胱癌早期诊断方面,可为患者提供无痛膀胱软镜、窄谱膀胱镜(NBI)及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在内的多项临床技术,近年来更是在全国率先开展尿NMP22检测,此为无创高效且较为经济的膀胱癌早期诊断新方法。对于表浅性膀胱癌,除常规开展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及局麻下铥激光电切手术外,还在我国*早开展高危表浅肿瘤二次电切及电切术后即刻灌注化疗。而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积累了丰富的各类全膀胱切除手术经验,其中原位新膀胱术显著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而盆腔淋巴结扩大清扫则明显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水平。近年来,全膀胱切除术逐渐进入微创时代,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已被广泛开展,其明显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尿漏、肠梗阻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目前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除手术之外,多年来致力于发展膀胱癌的综合治疗,依托***临床药理基地,目前已在国内率先开展全身新辅助化疗及晚期膀胱癌靶向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各类膀胱肿瘤的综合性诊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期膀胱肿瘤的诊断及腔内治疗,及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新辅助化疗、腹腔镜辅助下全膀胱切除术、原位新膀胱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等高难度手术。目前已在国内率先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全膀胱切除术。薛蔚,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仁济医院泌尿科科主任,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编委。薛蔚长期从事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特别是前列腺肿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领域具有深厚造诣。他创新研究了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系列技术,建立了多学科协作下前列腺无痛**穿刺日间模式;率先开展前列腺癌靶向冷冻消融手和以新辅助化疗为特色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原创性设计前列腺癌特异分子诊断多基因组合物,牵头全国多中心转移性前列腺癌分子分型和**治疗研究;率先提出INSM1等新型神经内分泌分化诊断标志物;系统深入开展前列腺癌进展转移耐药的分子机制和靶向干预研究,取得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形成仁济特色的前列腺癌诊治全程管理模式,在全国推广。近五年他带领前列腺肿瘤诊治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发表论文54篇,其中SCI收录42篇,参与编写中国前列腺癌诊疗专家共识8项。薛蔚积极推动仁济医院泌尿学科专病诊治体系建设。作为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该科在肾脏肿瘤、膀胱肿瘤、前列腺肿瘤、男科学、结石、尿控和盆底整复、前列腺疾病、小儿泌尿外科、肾移植和泌尿急诊共10个亚专业发展的专业化、精细化与国际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该科获 2018 年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振龙头和展两翼双立项,复旦大学中国医院特色专科排名位列全国第七名、医科院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名第五名、中国互联网影响力排名第二名。 重点科室风湿免疫科郭强,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免疫吸附学术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免疫净化和细胞治疗学组常委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风湿免疫病组织生物样本库委员兼秘书上海市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分会委员兼秘书上海市免疫学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感染与化疗专科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风湿病专科青委会副主委上海市风湿免疫专科医师培训专家组组员胡大伟,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院,1993年9月-1996年6月武汉同济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硕士研究生,1996年9月-1999年6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内科学(风湿病学)博士研究生。2009年晋升为主任医师。曾任亚太地区风湿病学联盟(APLAR)青年委员,中华风湿病学会青年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会委员,上海市骨质疏松学会委员等。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上海市干部保健专家。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编委、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等编委。曾申请并完成卫生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先后获上海科学技术进步二、三等奖、上海医学科技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在临床和科研中有很深的研究。长期从事风湿免疫病临床工作,擅长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症,强直性脊柱炎,多肌炎,皮肌炎,血管炎,骨质疏松症等风湿免疫病诊治,对发热待查及一些疑难杂症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院地址:东院: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建路160号南院: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江月路2000号西院:上海市黄浦区山东中路145号北院:灵山路845号  来院路线:东院:地铁4号线塘桥站2号口南院:地铁8号线江月路西院:地铁2号线南京东路北院:隧道夜宵线,306路,929路,隧道八线,49路,330路,20路,守候航班专线

    价格面议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国家卫生部直属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是国内历史悠久、享有盛誉的肿瘤专科医院,其前身是中比镭锭治疗院,于1931年3月1日正式成立,至今已有七十九年的历史,是我国成立*早的肿瘤专科医院。   目前,有教职员工142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98人;正、副教授152人;博士生导师26人,硕士生导师52人。刘泰福教授为美国放射学院院士、欧洲放射学会荣誉委员,蒋国梁院长为美国放射学院院士。     设有头颈外科、乳腺外科、胸外科、胃及软组织外科、大肠外科、泌尿外科、妇科、化疗科、放射治疗科、中西医结合科、胰腺肝胆外科、综合治疗科、麻醉科、放射诊断科、检验科、药剂科、内窥镜科、病理科、超声诊断科、核医学科、实验研究中心等临床及医技科室。有核定床位800张,实际开放床位1213张。2010年门急诊量68.1万人次、住院人数2.83万人次、手术例数1.71万人次、放疗病人5300人次。     医院拥有肿瘤学国家重点学科,设有肿瘤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近年来,医院科研教学硕果累累,2004年,由邵志敏教授领衔的课题《乳腺癌的基础与临床》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我院新招收硕士研究生43名,博士研究生49名;毕业博士研究生19名,毕业硕士研究生30名,其中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9人;目前在读博士生99名,硕士生120名;博士后出站2名。2010年我院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40篇,IF总分:463.145;其中IF超过7分的论著6篇。出版专著3部;授权**6项。获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1项、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三等奖1项;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 重点科室肿瘤内科上海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成立于1931年,是******、学术力量*雄厚的肿瘤学医教研基地之一。肿瘤内科作为医院重要的组成部分,历经半个多世纪,经过几辈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科室从无到有、从简到精,逐步成为国内**、享誉国内的集医疗、护理、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治疗团队。  早在1958年,肿瘤内科治疗尚在懵懂的年代,**的临床医学家、中国肿瘤内科和化学治疗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孙曾一教授率先组建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化疗小组,投身于肿瘤的化疗事业。1965 年化疗科正式建立,成为国内*早设立的少数几家肿瘤内科之一。不久,化疗科即被卫生部批准为抗肿瘤药物南方基地。肿瘤化疗药物实验室的创立是肿瘤个体化治疗的雏形,多种抗癌药物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体内外药物敏感度测定及药物耐药性研究均达到了国内外**水平。多年的临床积累,使得肿瘤内科以恶性淋巴瘤、肺癌、乳腺癌、胃肠肿瘤的诊断、治疗特色而享誉全国。  在历任科主任孙曾一教授、俞鲁谊教授、赵体平教授、唐惟瑜教授、许立功教授、李进教授等带领的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下,肿瘤内科不断发展壮大,始终保持其在全国**的地位。自1983 年成为国内首批卫生部药物临床基地,主持或参与了大量国际、国内临床研究,为肿瘤内科学事业和人民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肿瘤内科目前有医护人员120余名,医生占35%,护士占65%。其中,教授/主任医师4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0名,讲师/主治医师/主管护师20余名。多年来,肿瘤内科很重视人才结构的优化,增加**人才的储备,目前科室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2名,硕士学位者23名。50岁以下的医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三分之一以上的医师有国外深造经历,形成了良好的人才梯队,保证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肿瘤内科年收治住院病人超过5000人次,年门诊总量约6万人次,列全国所有医院的肿瘤内科门诊量首位,医疗水平在国内处于**地位。肿瘤内科在建立之初,仅有57张床位,1999年增加至100张床位,2003年增加了20张床位, 2010年又增加了58张(其中,包括特需30张)。目前内科拥有病房床位178张,门诊化疗观察床椅241张。即便如此,由于我院的巨大影响力和医生的高超医技能力,增加的床位仍不能满足众多患者的实际需求。2005年肿瘤内科与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成立肿瘤内科联合病房,设床位100张。2007年成立上海肿瘤医院闵行分院后再增加肿瘤内科床位100张,以缓解患者住院难的问题。肿瘤内科常年派出主诊、高年资主治医师到这些合作单位,与联合病房的医生进行学术交流,帮助基层医院的医师提高肿瘤诊治方面的专业能力,使更多的患者能够接受规范的治疗。  多年来,肿瘤内科始终重视医疗质量的管理,制订了十多项科室医疗管理的规章制度,对治疗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患者得到*好、*规范、*安全的治疗。几十年来从未发生医疗事故,这对于一个以化疗为主要手段、高风险的科室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2006年上海市卫生局正式成立了上海市肿瘤化疗质控中心,肿瘤内科李进主任被任命为该中心主任,并将上海市肿瘤化疗质控中心的办公地点挂靠在我院肿瘤内科,负责全上海市96家大中型医院肿瘤化疗质量的控制。这也充分体现了我院肿瘤内科在学术界的地位和水平。肿瘤化疗质量控制中心的成立对于规范上海市的肿瘤化疗,保障患者的权益和治疗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个好医生、一个好护士,除了有高超的医护技术,还应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肿瘤内科的医护人员们就是这样一批具有高素质、高责任心、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热血儿女。而抓精神文明建设是建立为病员服务,减少医患矛盾,和防止滋生腐败的有力措施。除了业务上的精益求精外,全科工作人员都非常重视科室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不但认真工作,而且廉洁行医,每年累计获得锦旗、表扬信上百,经科主任、护士长交还病人红包、自行拒收或缴入病人帐户的红包不计其数。行业评比中,一直保持90%以上满意度的优秀记录,始终名列同行业前茅。2004年至2010年连续七年蝉联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文明科室优胜杯”,内科支部获得“2007年度优秀支部”,2008年我科女医生组获得复旦大学“三八红旗集体”光荣称号。2009年获得上海市总工会“工人先锋号”的光荣称号。科主任李进获得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在本科生及7年制研究生教学方面,肿瘤内科一如既往地进一步提高肿瘤学教学质量,在医院科教科的协调下,采取科主任负责制,由分管教学的主诊医师召集受聘教师集体备课,按教学大纲要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按复旦大学统一模版制作教学课件,为打造精品课程而努力,教学反馈得到同学们的肯定和好评。  化疗科自建科以来就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特别重视临床技能的系统培训,加强本科室各级医师的培训,制订了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培养计划,每位住院医师都有固定的主诊医师作为导师,指导其临床、科研技能的培训及考核,逐渐涌现出一大批享誉国内的知名肿瘤内科专家。科室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4名,近年来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博士在读6名,硕士研究生20余名,大部分优秀毕业生都推荐到院内外的重要工作岗位上发挥积极的骨干作用。  为指导规范的化疗,1960年张志义教授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化疗专著“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1986年由孙曾一教授主编出版了国内第一部“恶性淋巴瘤”专著,继之又编辑了国内第一部恶性淋巴瘤诊治规范的教学录像带,提出规范化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概念,为提高国内淋巴瘤治疗水平奠定了基础。2007年李进主任率领全科特别针对国内的中级医务人员编缀了肿瘤化疗手册,方便临床用药的规范化使用,而且为了保证其先进性,每二年再版一次。  肿瘤内科特别重视进修医生的培养,把规范的化疗方法,先进的治疗理念引入国内化疗界,同时还为国内各医疗机构培养输送了大批的肿瘤内科专业人才。自建科至今,来自全国各个省市的在化疗科进修的医生已经超过500名。许多医院的肿瘤内科学科带头人都曾在我科接受过培训,有些进修医生还走上了当地的科室主任甚至院长等领导岗位。  目前我科制定了进修医生培养计划,根据进修时间长短及专业方向分到1-2个专业组学习,由科内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的医师每周2次进行科内讲课,传授规范的肿瘤诊治原则和方法。为了促进西部的临床医学的发展,肿瘤内科特别照顾西部和边远地区的进修人员,很多来自边远地区包括西藏、新疆的医生也在化疗科得到了充分的学习机会。  2010年作为上海市**肿瘤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科接收了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30名专科培训医师,进行内科部分的培训。经过为期2-3年的内外科培训,使受训者达到肿瘤专科医师水平,即具有独立从事肿瘤学医疗活动的能力,熟悉对肿瘤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随访,初步掌握常见肿瘤诊治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常见肿瘤外科手术,制定放、化疗方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能完成较为复杂的外科手术以及疑难病例的放、化疗方案制定。  自2006年起,肿瘤内科每年主办一届CSCO全国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论坛,90%的参会人员为国内各大医院副高职称以上的医师。会议每次均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做学术报告,推广分子靶向治疗的理念和规范分子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逐渐创办成国内肿瘤学领域的重要会议。另外针对中级医务人员,肿瘤内科还连续举办了五届化疗进展学习班,加强对肿瘤内科医师中坚力量的培养和再教育,目前已招收学员740名。而作为上海市化疗质控中心的挂靠单位,每年定期举办化疗专业知识培训班,培训合格者发放上海市化疗资格证书,提高了上海地区的肿瘤诊治水平,规范了化疗治疗策略及方法。张剑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肿瘤学博士研究生。中国医促会健康科普分会青年委员、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肿瘤免疫治疗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首届十大医务青年、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成员。长期从事乳腺癌、肺癌、胃肠道肿瘤的规范治疗和临床研究,主攻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曾在位于美国TEXAS的全球*大的 I 期临床中心START研修。2015年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药品审评中心担任审评工作半年。2015年参加International Oncology Leading Investigator Training Program(I-LIT)计划,师从Alison Jones教授。入选第3批复旦大学“卓学人才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5项课题。担任BCRT等多本杂志审稿人。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近30篇(《柳叶刀·肿瘤》、Int J Cancer、Oncotarget、BCRT等)、中华系列论文4篇。参编著作5本。2015年获得“全国首届妇幼健康科技奖科技成果奖”一等奖、“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洪小南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76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系,后于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工作至今。期间,曾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国立癌症研究所从事乳腺癌普查及肿瘤流行病学研究两年;美国马诺斯肿瘤研究所从事大剂量化疗加造血干细胞移植分子生物学研究一年。主要研究方向是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以擅长治疗恶性淋巴瘤、肺癌著称。 诊疗特长:肿瘤化疗,恶性淋巴瘤、实体瘤的综合治疗。学术职务: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化疗分会常委,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学委员、临床流行病学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上海市医疗质量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抗癌》杂志编委,《肿瘤》杂志编委。行政职务:淋巴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组**专家。科研方向: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论文著作:先后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曾参加《实用内科学》、《实用外科学》、《现代临床肿瘤学》等有关章节的编写。 医院地址: 上海徐汇区东安路270号 来院路线:地铁4号线、地铁7号线东安路

    价格面议
  • 长春中医药大学是吉林省重点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秉承"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校训精神,突出办学特色,坚持教育创新,形成了较完整的教学、科研、医疗体系,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吉林省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医、理、工、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和广泛社会声誉的省属重点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联影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以医疗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准确化为核心优势,配备“时、空一体”超清TOF PET-MRI、 112环智能数字光导PET-CT 、3.0T智能磁共振(MRI)、128层智能CT等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由吉林省内医学影像专家和国内相关职业的医学影像专家团队共同提供知名、精细准确的医学影像诊断服务。长春中医药大学联影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是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示范基地,以人工智能技术和智慧医疗云平台,为患者提供可靠的医学影像精细准确诊断和健康管理服务。专注神经系统、头颈部血管性病变,肿瘤性病变、纵膈呼吸系统病变、心血管病变、肿瘤早期筛查及肿瘤分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腹部影像、骨骼肌肉系统病变、脊柱及骨关节运动损伤等疾病的精细准确诊断和解读,同时结合中医特色,为临床提供相关职业的治疗指导。影像中心全年365天24小时无休,为患者和会员用户提供可及、相关职业、持续的精细准确医学诊断、高等体检及健康管理服务。杨淑琴医生简介杨淑琴,女,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49年5月出生。吉林省医学会放射分会会员,吉林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估中心专家,曾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本人于1975年毕业于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1994年晋升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于1997年被评为硕士生导师,1999年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从事影像诊断工作30余年,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学习,刻苦专研,自己在影像诊断方面获取了一定的成绩,掌握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心脏大血管与胸部影像诊断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利用MRI及MSCT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获省科委研究项目及吉林大学研究项目的支助,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篇系列论文,在此期间亦培养了多名研究生,毕业论文分别为1、实验性犬急性心肌梗塞的MRI诊断;2、MRI心肌灌注成像与DSA冠脉造影结果对照研究;3、MRI心肌灌注ATP负荷前后的对照研究;4、应用药物负荷心肌MRI探讨冠心病心肌收缩功能与心肌灌注的关系。科研项目水平经国内专家鉴定,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时利用MSCT的优势对冠脉成像已做了大量的工作,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对肺部疾病利用MSCT的容积再现技术亦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肺内确立结节病灶的同层动态增强研究,肺内结节的灌注成像及肺动脉栓塞的灌注成像研究,已获取了一定的成果,亦培养了多名研究生,研究水平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培养研究生共计13人,已毕业7人均获得硕士学位学历。

    价格面议
  •  长春市中心医院始建于1948年,是一所以急诊急救为特色,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现有在职职工1308人,开放床位756张,年门诊量60余万人次。是省、市医保、城镇居民住院保险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    吉林硅医院PET-CT中心成立于2005年5月,是吉林省第一家PET-CT中心,也是省内目前唯一一家PET-CT中心。中心引进美国GE公司DiscoveryST16PET-CT机、MiniTrace回旋加速器及合成热室。中心现有工作人员22人,主任医师1人——李淑荣主任,系长春资深名医,学科带头人,吉林省、长春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省市医疗事故鉴定库专家,长春市司法鉴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1人,医师2人,主管护师2人,技师2人,药师3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2人,本科7人。    自开机以来我PET-CT中心为患者做PET-CT检查一千七百余例,为肿瘤患者诊疗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填补了省内放射医学及核医学的空白。中心同时承担了我院放射线科工作,拥有GE16排螺旋CT,西门子DR,东芝数字胃肠透视系统,GE骨密度检测仪等省内先进的大型仪器。

    价格面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