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建于1956年,坐落在武昌东湖之滨,毗邻武汉中央文化区楚河汉街。编制床位3300张。医院名医荟萃,拥有高级职称专业人员500余人,博士研究生导师5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04人,22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8人入选湖北省首届医学领军人才,4人入选武汉大学珞珈杰出学者。医院学科齐全,有46个临床医技科室,17个教研室和1个检验系,有内科学、外科学、肿瘤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等1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其中11个二级学科可招收博士生,临床医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9个,护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个。拥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国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卫生部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湖北省脑血管外科(烟雾病)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肿瘤生物学行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肠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移植医学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分泌科研三级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血管病与认知障碍二级实验室。肿瘤学科是国家“985”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泌尿外科、肿瘤科、重症医学科、临床护理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肿瘤学、内科学、外科学、临床检验诊断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建有湖北省肿瘤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湖北省腔镜泌尿外科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湖北省肠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湖北省痴呆与认知障碍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湖北省脑血管病急重症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湖北省产前诊断与优生医学临床研究中心、肿瘤**诊疗技术与转化医学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医学临床试验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湖北省艾滋病临床指导培训中心、湖北省急救技能培训中心,湖北省泌尿外科腔镜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放射治疗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武汉市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武汉市生殖健康与优生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武汉市自体肝移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市显微外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武汉市脑复苏与功能影像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武汉市腹膜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医学部肿瘤研究所、显微外科研究所、泌尿外科男科学研究中心、艾滋病防治研究中心、消化系病研究中心、脑血管病研究中心、肛肠疾病研究中心、临床基因诊断中心、麻醉与危重急救研究中心以及生殖医学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武汉大学肝胆疾病研究院、武汉大学肿瘤防治研究中心、武汉大学艾滋病中心、以及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武汉大学临床试验中心、武汉大学人类遗传资源保藏中心、武汉大学循证与医学转化中心、医院管理研究所均挂靠我院。近年来,医院承担了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00余项,包括国家973、863项目、卫生公益行业专项项目、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青年项目和省市各级各类项目,获奖科研成果100余项,包括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和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1000余篇科研论文被SCI收录,一大批知名学者分别在国际和国内知名杂志、中华医学会、省和市医学会/协会担任主要学术职务。医院承担着武汉大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专业本科生、七年制(含中法班)、八年制学生以及港、澳、台地区学生和20多个国家留学生的临床课程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同时承担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任务。学院临床技能中心拥有各科训练模拟人、模具、模型、虚拟专科技能训练器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等,是“湖北省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诊断学》、《外科学》被评为省级优质课程。《急救常识》视频公开课为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MOOC课程为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中国爱课程网首批上线医学MOOC课程。拥有国际先进的双源CT、3.0核磁共振、ECT、新型高能带多叶光栅医用直线加速器、数字血管减影机(DSA)、双板DR、PET-CT、TOMO等高端医疗设备。医院以“您的健康是我们的追求”为愿景,把“及时去治疗 常常去帮助 总是去安慰”的人文医学理念贯穿于日常医疗活动中,注重培育医务工作者关爱病人、热爱医学、献身医学的人文精神,承载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医院厚重的文化底蕴和良好文化熏陶,为医护人员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土壤”,涌现出了众多的先进典型。从关爱艾滋病患者的“人民医学家”桂希恩、2013年被省卫生计生委授予“救死扶伤先进集体”的医学生集体,到“总是去安慰,常常去帮助”患者的好医生金雅磊,列车上救人不留名的*美护士覃慧敏,众多的医务人员以关爱病人、热爱医学、献身医学的人文精神,践行着医院“大医精诚,敬畏生命”核心价值观。医院先后被国家卫计委授予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百佳医院、爱婴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城市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武汉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先进集体、武汉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是湖北省文明单位、为湖北省医保异地就医转诊定点医疗机构、武汉市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定点医院、AAA级新农合省级定点医疗机构。医院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及港澳台地区医学院或医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法国南锡大学、里尔大学、里昂大学、图卢兹第三大学等学术交流频繁。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正向国际**综合性研究型教学医院目标稳步迈进!

    价格面议
  •     湖北省肿瘤医院创建于1973年,是湖北省卫生厅直属的是国内第一批建立的省级肿瘤专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肿瘤防治与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本院在肿瘤防治方面有主导地位,是全省的肿瘤防治中心。医院位于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南路116号,医院占地面积16万亩,建筑面积10万亩。    湖北省肿瘤医院于2010年7月斥资上千万,引进美国GE公司第五代discoverySTEPET/CT显像仪,是目前*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拥有*高敏感度的,并将全身扫描时间由几年以来的25分钟,缩短至10~15分钟;同时具有2D,3D及4D图象采集及处理功能,PET-CT将PET的高敏感度性与CT的高分辨率解剖图像相结合;具有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定位、分期、复发检测、治疗方案的确定及疗效检测等方面无可比拟的优势。是我省的肿瘤防治研究水平提高的象征。本中心有省直属专科肿瘤医院的丰富临床经验,技术力量雄厚;服务意识强,本着"专科医院,贴心服务"为宗旨,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服务于广大患者。    湖北省肿瘤医院依托一个肿瘤研究所,下属23个临床医技科室,开放病床1000张,在职职工1000余人,院在职职工800多人,其中正高职称54人,副高职称147人,中级职称347人。年门诊量5万人次,年住院量6000人次,年住院手术台数2000台次。医院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南路116号

    价格面议
  • 本院又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大人民医院。团队成员10人均是我院的学科骨干人员,具有丰富的PET-CT诊断/检查经验,科主任、学科带头人是从美国斯坦福大学引进的高端人才。团队结构合理,已经形成了明确、稳定、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部分成果处于国际**地位。另有多位***专家以客座教授身份加盟,为本中心的业务发展锦上添花。本中心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年富力强的创新型团队,是本中心医疗质量保障与学科发展的基石。团队成员10人均是我院的学科骨干人员,具有丰富的PET-CT诊断/检查经验,科主任、学科带头人是从美国斯坦福大学引进的高端人才。团队结构合理,已经形成了明确、稳定、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部分成果处于国际**地位。另有多位***专家以客座教授身份加盟,为本中心的业务发展锦上添花。本中心将围绕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办院宗旨,努力为病友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厚德诚朴、创新**,旨在为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 医院地址:武汉市武昌区解放路238号

    价格面议
  • 长江之滨,黄鹤楼下,有一所海内外闻名遐迩的医院,她就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同济医院1900年由德国医师埃里希.宝隆创建于上海。1955年迁至武汉。经过11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如今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英才名医荟萃、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管理方法科学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创新型现代化医院,其综合实力居国内医院前列。 百年同济,名医荟萃。一大批专家、教授享誉海内外,其中,陈孝平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丁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973”项目**科学家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1名,特聘37名院士为同济医院兼职教授,296名教授曾获得博士导师资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95名。 医院现有主院区、光谷院区、中法新城院区,设62个临床和医技科室,拥有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0个(全国第二),妇产科被评选为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湖北省唯一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康复科是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研究和培训中心。服务病人数不断刷新荆楚医疗史,年门、急诊服务病人数连续20多年保持湖北省第一。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同济医院治学严谨在国内独树一帜,这里孕育了12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培育了3位共和国卫生部部长和副部长;哺育了无数中国医学界栋梁之才。当代医圣裘法祖院士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其“裘氏风范”被称誉为医学史上不朽的丰碑。 百年探索、勇攀高峰,同济医院的科研业绩是我国医学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被业内誉称为“同济现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连续八年突破百项,名列全国医院前茅。所承担的***科研课题数名列全国医院前茅。获得科研课题成果奖达553项次,其中11项成果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发明奖和自然科学二等奖。科研论文发表数位居全国医疗机构前列,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统计显示,2008年-2017年,十年科技论文引用次数全国医疗机构列第二名。汇通中外,开放融合是同济医院迈向国际化的鲜明特色。先后与德国、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家医院有长期合作关系。 近年来,同济医院连续15年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医院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并被评为“中国十大**医院”。一所百年老院,沉淀着物茂风华;一个新的世纪,激荡着意气风发。沐浴着新世纪的曙光,百年同济绽放出无尽的光彩。 医院地址:主院区地址: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光谷院区地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501号   中法新城院区地址:武汉市蔡甸区新天大道288号

    价格面议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始建于1866年,是扎根武汉历史*悠久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管的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是湖北省急救中心、湖北省远程医学中心挂靠单位,系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荣获全国医院管理年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        医院由本部、西院区、肿瘤中心和金银湖国际医院(在建)组成,编制床位5000张,年门急诊量570.3万人次、住院量22.7万人次,手术量12.1万台次,主要医疗指标稳居国内前列。其中心脏移植连续5年领跑全国,心肺联合移植术、心脏移植术、连体婴儿分离术、骨髓移植、腔镜下巨结肠切除术、细胞治疗等居国内**水平。医院现有职工8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6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96人,双聘院士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8人(含青年长江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2人,博导204人、硕导568人。拥有10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2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5个专科挂靠湖北省质控中心,形成具有广泛影响的优势学科群。配置PET-MR、PET-CT、达芬奇机器人、射波刀等高端医疗设备,率先将混合现实信息技术、人工生物角膜等应用于临床手术实践。此外,医院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连续5年中标国家自然基金数100余项,居国内医疗机构前三。4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医院加大国际化进程,与德、英、美、日等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交流协作关系。 医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277号

    价格面议
  •   长征医院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百年老院”,前身“宝隆医院”创建于1900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开设床位1000余张,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0个,全军医学研究所3所、全军医学专科中心6个;有博士授权学科28个,硕士授权学科33个。拥有院士1名,**职称专家200余名,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6名,国家杰出青年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7名;国家二级学术组织理事以上职务26名。   长征医院PET-CT中心是***重点学科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科1987年在国内*早引进CT机,并在上海率先引进磁共振成像仪和全身CT机,1990年引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1992年在国内*早引进螺旋CT机和数字X线机,1997年又在国内*早引进电脑X线成像系统(CR)和高场磁共振成像系统,2000年又在国内第一批引进多排螺旋CT机,2002年引进直接数字X线成像系统(DR),2003年引进*先进的16排CT和DSA。新配置西门子公司新型Biograph 64层52环高分辨率(HD)PET-CT,是目前临床应用*高端、*先进的PET-CT型号,具有图像分辨率高、检查快速、舒适度高、全身成像等优点,能够开展肿瘤、心脏和脑等多个领域检查项目。 中心所在学科199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被评为第二军医大学影像诊疗中心,同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5年被评为全军肺癌诊疗专病中心。  中心汇集了影像学、核医学、CT、MR、介入等各方面人才,形成一支强大的综合影像诊断人才梯队,具有很强的临床、科研、教学能力。全科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7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生11名;其中博导2名,硕导7名。现有博士后2人,博士15人,硕士9人。 我科围绕胸部疾病尤其是肺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近30年,目前拥有诊断肺癌的所有影像设备和手段及一个高素质的技术群体;在国内外首先建立了早期肺癌检出的*优方案;**提出小叶间隔增生是肺癌分叶的主要因素,2CM以下小肺癌多无分叶;*早明确了空泡征的病理基础和它对早期腺癌或肺泡癌的诊断价值;国际上**明确了胸膜凹陷征的病理机制和分型,提出典型者对肺癌诊断有特异性;阐明了肺癌动态增强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价值;*早报道MRI信号模式和点簇状高信号对肺癌组织类型的鉴别意义。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同类医院(将国内肺癌的初诊正确率从86 %提高到98.2%,肖湘生教授被誉为“火眼金睛”和“神眼”),全国各地慕名而来求诊的病人越来越多,设立了影像诊断专家门诊和肺癌多学科会诊中心。   中心秉承质量**、服务至上的理念,以PET-CT诊断为基础,荟萃各方专家,为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提供全面综合的影像学诊断。 重点科室脊椎外科长征医院脊柱外科*早的前身为1955年成立的急症外科医院,当时医院仅编设骨科和普通外科,**骨科专家屠开元院长兼骨科主任。1978年、1981年骨科分别被批准为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996年1月批准为全军骨科研究所,2002年1月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12月正式揭牌为长征医院骨科医院,成为国内*早的一批院中院。作为医院影响力*大的脊柱外科,1995年被确定为上海市医学**专业重点学科,2002年又被确定为上海市脊柱外科临床医学中心。2014年脊柱外科再拔头筹,被批准为上海市医学**专业重中之重专科。长征医院脊柱外科已成为国内***的治疗基地、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先进学术思想的源泉。科室状况:2013年骨科医院大楼进行改建,床位扩充到312张,包括脊柱外科、骨关节外科、骨创伤与修复重建外科、骨肿瘤科4个亚学科、多功能实验室、医学技术部、《脊柱外科杂志》编辑部等多个职能部门。脊柱外科现有床位150余张。现有各级医护技人员20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17名。正高职称7名,副教授10名,中级职称20名。脊柱外科历经数辈人不懈努力,目前是骨科乃至全院规模*大的科室,也是国内这一专业的领头羊。1975年孙宏瑞医师在参观学习颈椎手术后与导师徐印坎教授一起深入地在尸体上作多次演练配合。1976年徐印坎教授、赵定麟医师、贾连顺医师分别在临床上开展了颈椎病和颈椎外伤手术,设计出新的手术工具——颈椎环锯系统,并创立了颈前路环锯减压法,标志着长征医院脊柱外科的崛起。80年代中期起,张文明教授、赵定麟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引进充实了一大批中青年医师和研究生,为后来学科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1988年,赵定麟任骨科主任,在骨外科学领域尤其在脊柱外科进行了大量开拓性探索和创新,80年代就提出了"非融合"的概念并设计了"Ω"形椎体间关节。同时建立骨科资料室和实验室,在国内较早开办学习班、出版医学专著,促进了医学交流和发展,体现了长征脊柱外科敏锐的洞察力。1993年,贾连顺任骨科主任,继续推动脊柱外科以及现代骨科学建设和新的发展,保持了骨科、脊柱外科作为当今*有实力的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2004年,袁文主任继任新的一届骨科主任之后,骨科正式以院中院模式运行,袁文任骨科医院院长兼骨科主任同时兼任脊柱外科病区主任,脊柱外科的发展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脊柱外科各医疗团队之间互相帮助、加强协作,创造了脊柱外科目前融洽的医疗氛围。2008年,派出强大的医疗团队进行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亲切接见。在灾区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例野战条件下的颈椎手术。多次参加诸如上海男排运动员汤淼颈椎外伤的救治及"*美托举叔"的手术治疗等各种突发事件。援助柬埔寨、援助边疆等各种医疗队亦离不开脊柱外科各位优秀医师的身影,为实现脊柱外科的区域协调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脊柱外科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高度的责任心、精湛的技术水平"为患者解除病痛。目前形成了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韧带骨化疾病、脊柱畸形(上颈椎畸形、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颈椎后突畸形、腰椎退变性侧弯)、脊柱结核、脊柱微创手术等多方面的医疗特色,均达到了世界**水平。患者的口碑造就了长征医院脊柱外科的丰碑,新一代的长征人将不辱使命,继续发扬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造福广大患者。教学培养:脊柱外科除完成本科、大专临床教学任务外,据不完全统计,脊柱外科领衔的骨科自1982年以来共计培养硕士研究生200名,博士研究生258名,博士后17名以及大批进修医师和护理骨干。为军内外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脊柱外科专业人才。杨立利,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军军医大学上海长征医院南京分院副院长、骨科主任,上海长征医院脊柱三科党支部书记。上海市卫生系统青年人才*高荣誉奖“银蛇奖”二等奖获得者,上海市银蛇奖联合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卫计委"优秀学科带头人"。入选上海市曙光人才计划(曙光学者)。为第二军医大学首批“金手术刀奖”获得者。获“爱军精武”标兵等。福建漳州人。1998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本科。2003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获骨科博士学位。2005年、2006年及2008年分别至德国、法国及瑞士**脊柱外科中心学习。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教授,主任医师。入选第二军医大学“5511”优秀青年人才库成员。入选2009年“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项目培养教师。第一负责人完成/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重点科研基金等15项基金。担任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残委常务委员,解放军骨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脊柱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委员兼颈椎学组副组长,上海市骨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分会上海微创靶向协作委员会委员,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脊柱分会(AOSPINE)会员。担任《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编委、《脊柱外科杂志》编委等。《中华创伤杂志》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等杂志审稿专家。系“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灾医疗队队员,上海市公共卫生应急救援分队成员,F1世界锦标赛中国大奖赛国际医疗中心医疗专家组成员等。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抗震救灾小分队集体二等功一次,6次获嘉奖,获“优秀共产党员”两次。曾担任第二军医大学党代会党代表。长期从事临床一线的医、教、研工作,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以脊柱外科为专业方向,尤其对颈椎病、腰椎退行性病、脊柱肿瘤、脊柱畸形、脊柱外伤及感染等疾病诊治方面具备较丰富的手术经验与科研能力。较早在国内开展多例计算机辅助脊柱导航系统(CASNS)辅助下脊柱肿瘤、脊柱侧弯、上颈椎外伤及畸形外科手术,并积累了这方面经验。相关临床工作获我院新技术、新疗法奖2项。系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院优秀进修生带教老师及外军留学生带教老师。目前第一负责人完成/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重点等基金15项。第一完成人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及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各一项。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2篇,已在***核心期刊发表中文论文三十余篇。参编(译)专著十部,其中二部担任学术秘书。多次在***脊柱外科重大会议上作大会发言。专业特长:颈椎病等退行性病、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退变、胸椎黄韧带骨化病等退行性病、上颈椎伤病、脊柱肿瘤、脊柱畸形、脊柱骨折外伤及感染手术,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CASNS)辅助下脊柱外科手术及微创手术。席焱海,副主任医师擅长各类颈、胸、腰椎疾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手术治疗,尤其以微创、微损伤治疗为特色(腰椎椎间孔/盘镜手术治疗、常规手术微小化手术治疗等)。 重点科室骨科 上海长征医院骨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之一,全军骨科研究所,上海市医学**专业重点学科,上海市脊柱外科临床医学中心,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ASIF)脊柱外科中国培训中心。2002年11月正式挂牌成立“院中院”。于1947年由我国现代骨科奠基人之一—**骨科专家、医学教育家屠开元教授于上海创建。在几代长征骨科人不懈地奋斗下,长征医院骨科沿着现代骨科学学科发展的模式逐渐发展壮大,在骨科各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上海长征医院骨科已发展为融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脊柱外科、创伤骨科、修复重建外科和关节外科四个专业学科并行发展的骨外科学科模式。骨科目前拥有4个病区共154张床位,学科医疗和科研环境相对独立,现代化的检测、诊疗设施和手术条件接近世界**水平,每年收治病员近4000例。目前共有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10人,在国家及省部级学术团体担任主任、副主任委员以上职务者7席,各种学术杂志常委以上职务者18席。“九五”“十五”期间,全科共获得省、部和军队二等以上成果奖3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申请各种**11项,其中国家发明**4项;主编并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750余篇。长征骨科目前已成为我国骨外科尤其脊柱外科重要的医疗和人才培养基地,每年培养硕博士研究生约30余人,每年接纳各级国内外进修人员约120余人。脊柱外科、颈椎伤病的诊治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至2002年3月仅颈椎前路手术已逾10000余例。在长期的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基础上,为颈椎伤病的防治建立了理论研究依据,设计和施行了多种手术方法。目前脊柱外科已形成脊柱退变、畸形、创伤和肿瘤四个主要的发展方向,建立了具有特色的急性脊柱脊髓伤的救治程序,提高了临床救治的优良率,降低了死亡和伤残率。上海长征医院骨科的修复重建外科率先系统开展带管蒂组织瓣移位术,并成功地用于慢性骨髓炎、慢性溃疡、巨大褥疮治疗、外伤或肿瘤切除后创面修复、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骨不连、骨缺损治疗、拇手指缺如再造等;首创手残指延长术;首创选择性臂丛神经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率先开展了截瘫后膀胱功能重建的三种手术方法。上海长征医院骨科的关节外科在近万例关节伤病的诊治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理论和技术,逐步形成了包括全关节置换与翻修、关节镜、关节创伤、关节矫形以及骨肿瘤保肢手术等方向的关节外科体系。创伤骨科年手术近1000例次,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形成了骨科创伤急救模式。在脊柱、骨盆及四肢严重骨折创伤的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疗效。叶晓健, 主任医师,骨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 现任上海长征医院骨科医院副院长,脊柱微创学术带头人,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分会秘书长,上海市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微创学组委员,上海市骨科专科分会微创学组组长,SICOT中国学会上海分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SICOT中国部脊柱微创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脊柱微创学组副组长,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外科分会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常委、理事会常务理事,国际内固定学会讲师团讲师,华裔骨科学会理事(CSOS)及脊柱外科分会委员,国际脊柱功能保全协会(SAS)委员。《脊柱外科杂志》常务编委兼编辑部主任,《中华骨科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上海医学》、《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等杂志的特约编委、编委。1997年获国家教委公派留学基金。曾先后赴法国、美国等国家作为访问学者访问深造。从医近30年,在脊柱外科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刀高难度的脊柱手术逾数千例,尤其擅长颈椎许国华 脊柱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临床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上海市科技启明星,第二军医大学“5511”青年后备人才库人才,第二军医大学优秀青年学者,李瑞麟医学教育奖学金获得者,国家“健康快车”远程医疗上海骨科专家中心专家;国际脊髓协会(ISCOS)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微创学组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髓损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残联骨与关节风湿病学会脊柱非融合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学会脊柱微创学会委员,中国纳米生物与医药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骨再生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生物材料学会委员;中国骨科学会会员,中国脊柱脊髓学会会员,世界华人骨科学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局解手术学杂志》编委,《脊柱外科杂志》特邀编委,《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执行编委。自1996年开始从事骨科临床一线工作,对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寰枢椎不稳、寰枢椎畸形及半脱位、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腰椎退变性侧弯、脊柱创伤、脊柱结核、脊柱肿瘤、脊柱畸形等脊柱疑难疾 重点科室神经外科神经外科为国家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上海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上海市医学**专业重点学科和全军神经外科中心、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学科之一。神经外科在颅内肿瘤、颅脑创伤、脑血管病和脊髓疾病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年手术量已超过1100台次。严重颅脑创伤的救治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颅底肿瘤和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立体定向间质内放疗、脑和脊髓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等方面已成为学科新的专业特色。神经外科研究方向以颅内肿瘤的生物治疗和颅脑战创伤的基础研究为重点,进行了我国第一个经国家正式批准的恶性脑胶质瘤基因治疗的一期临床试验(国家863计划),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和卫生局基金、全军重大课题和指令性课题等基金共计1100余万元,获国家、军队和上海市科技进步或医疗成果二等奖以上奖项共9项。发表论文600余篇,出版专著11部。骆纯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担任神经外科副主任全军战创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编委、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员。上海市“医苑新星”,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获得者,获得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 ,上海市卫生系统文明职工。入选第二军医大学“5511” 人才计划,第二军医大学“十五”优秀科技工作者,第二军医大学“爱军精武”标兵,荣立个人三等功。长期从事神经外科基础与临床研究,对于颅脑和脊髓肿瘤的取得良好效果。在垂体腺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形成特色,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效果达到国内**水平。勇于创新,紧密跟踪学科发展热点,积极把新技术新方法引用于临床,近年来应用微创技术应用于颅脑疾病的治疗,减轻病人痛苦,取得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技二等奖2项。 获得科研基金有100万元余,国际上发表(SCI)论文8篇,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 医院地址:上海市凤阳路415号  来院路线:地铁1、2、8号线人民广场站下 

    价格面议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创建于1958年。通过新华人近五十年的励精图治,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具有专业特色,集医、教、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教学医院。曾先后七次被评为市文明单位,三次荣获全国先进集体称号,1993被授予三级甲等医院称号,2004年荣获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上海市学习型单位。     医院现核定床位数1228张,47个临床科室,66个专业,8个校级研究室,建有心脏介入政诊治部等六个医疗技术平台,还设有WHO新生儿保健合作中心、卫生部遗传医学新生儿筛查及遗传代谢病中心、上海市听力障碍诊治中心等。医院的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普外科、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儿科学、儿外科学、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皮肤科、临床营养中心等学科综合实力**,分别为***、省市级、局级和医院重点学科。医院在胃癌、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诊治、肝脏移植、干细胞移植、腹腔镜、胸腔镜、前列腺增生症电汽手术和腔内碎石等微创治疗,居国内先进水平。心肌病防治、心律失常消融治疗、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和微创搭桥手术,达国内**水平。儿科学整体实力保持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复杂先心病手术、外科畸形矫治、难治性白血病、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等为国内**水平。眼科、皮肤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口腔科等专业各具特色。     医院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医院,通过学科建设,有效地搭建了提升教学科研水准的*佳平台。目前,医院在职职工近3000人,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83%,其中具有中**职称的占专业技术人员的46%。医院现有博士生导师51名、硕士生导师188名,设有临床博士后流动站,博士专业点7个,硕士专业点17个;先后培养了本科生5000余人、硕士300余人、博士及博士后100余人。医院科研成果叠出,近五年科研奖项包括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30余项。另外,五年来获得**授权10项;共发表论文1698篇,其中有66篇论文被SCI收录,10篇被ISTP收录,5篇被EI收录;撰写专著51本;获得国家、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83项。此外,医院和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主办的儿科专业学术期刊《临床儿科杂志》被多家国际检索数据库收录。     医院拥有三所市级研究机构: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上海市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研究所和上海市环境与儿童健康重点实验室;拥有上海市小儿外科畸形矫治临床医学中心;拥有儿科医学院、新华临床医学院和儿科继续教育学院三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支医学院;拥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儿科学系、耳鼻咽喉学系、医学营养系四个医学教育系。投资设立新华医疗开发公司、新华泛亚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实业机构。近年来,医院作为核心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崇明堡镇人民医院共同组建了新华医院集团,吸纳杨浦区中心医院为分院,并与本市及外地的市区县签约支援1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郊区、农村的医疗机构。     医院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总体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设施**的门诊综合楼、外科大楼、成人急诊儿科门急诊大楼、医技楼和妇儿楼为病人提供了优美、舒适的就医环境,建设中的科教大楼将进一步为医教研工作的腾飞提供保证。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为病人提供着优质的服务,全院专业设备万元以上共1058件,其中包括:3台核磁共振、4台螺旋CT、3台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仪、2台ECT、直线加速器、高(低)压氧治疗舱、生化分析仪器、流式细胞计、全自动蛋白分析仪等大型设备,与各类监护、检验、影像诊断仪器组成了强大的现代化医疗设备阵容,确保了诊断和治疗的品质。 重点科室小儿内科小儿内科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学科门类齐全,医、教、研各方面成绩斐然,现已成为教育部211重点建设学科和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的部分。儿内科拥有床位162张,医生100余人,**职称占33%,具有研究生学历占71%,博士、硕士生导师13人,20多位医师接受过国外或境外留学、进修或培训。小儿内科于20世纪70年代末就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三级亚专业,现有包括呼吸、神经、急救、肾脏、血液、风湿免疫、消化和感染等临床专业学科,拥有各专业的专科医师100余名;临床医疗技术先进,开展了心导管技术、支气管镜、肺功能、神经电生理(视频脑电图、24h脑电图、肌电图)消化内窥镜(胃镜、肠镜)、血液净化(持续肾替代治疗、CRRT、血液灌流)等多项技术,专业技术应用经验丰富,年门急诊量70万以上。作为在全国*早建立ICU病房的儿科单位,配备了全套中央监护系统和进口新型呼吸机、床旁血气监测仪、24小时脑电监测仪和CRRT等重危病人抢救设施,重危病人抢救成功率在95%以上。小儿内科作为国家重点学科,承担包括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和长学制的《儿科学》理论课教学和见习、实习带教。2009年《儿科学》被评为上海市和***精品课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优秀教学团队,2010年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临床教学示范病区。每月举办新华儿科学术论坛,每年举办***医学继续教育学习班。此外,每年接受全国各地100余位医师的进修学习,建立了与外省市多家医院友好合作的纽带。小儿内科先后承担和参加过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和上海市科委、教委和卫生局各级科研项目,多次获国家和上海市各项科技奖项。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市科委、市教委和市卫生局等多项课题。2011年儿童呼吸专业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儿内科进入全国*佳专科声誉排行榜前8位。卫敏江 教授,主任医师1983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儿科系。大学本科,医学学士,研究生学历,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上海小儿肾脏组副组长。2002.12赴香港玛嘉烈医院儿童及青少年科儿童肾病中心学习。专长:儿童肾脏疾病(血尿、肾病、肾炎、泌尿道感染、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过敏性紫癜等,熟练掌握婴幼儿肾活检及透析技术。对儿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有独到的见解。曾发表论文20余篇,多次参加儿科专著的编写,包括《儿科手册》、《儿科临床医嘱手册》、《儿科新理论与新技术》等。06年主编“儿内科学临床诊治进展系列丛书-肾脏病分册”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并作专题发言。宓越群 主任医师、教授1987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儿科系,同年进入新华医院儿内科工作至今。2003年曾在香港玛丽医院ICU进修。2000年参加第四届国际危重病会议。擅长呼吸系统疑难危重疾病和年龄大于一个月的儿童危重疾病。科研成果及论著发表: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细菌性感染在儿科的临床疗效和评价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6(5):580-5822、呼吸道立方形上皮细胞分泌蛋白(CCSP)对RSV肺部感染和免疫调节的作用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4):311-3123、上海地区儿童军团菌感染情况监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3,23(Suppl):83-844、儿科加强医疗病房中72小时内死亡原因之探索实用临床儿科杂志00(18):2:79-805、儿童军团菌肺炎的诊治体会:附报告5例临床儿科杂志99(17):2:90-916、与左旋门冬酰胺酶相关的急性胰腺炎中国小儿血液杂志96(1):4:180-1等等。 医院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1665号 来院路线:地铁8号线江浦路下 

    价格面议
  •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成立于1951年,其前身为建于1926年的宏恩医院。医院占地面积达4万㎡,拥有东、南、西、北四幢医疗主楼以及十多幢配套用房,院内林木葱郁,环境十分幽雅。   半个多世纪以来,经过几代“华东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华东医院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干部医疗保健为重点,老年医学为特色,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立足上海、面向国内外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目前,医院开放床位1040张,现有41个临床医技科室,员工近17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正、副主任医师)290余人;医疗设备先进,拥有当今世界*新技术的PEC-CT、磁导航血管造影X光机、宝石CT、达芬奇机器人、数字化手术室、ECT、MR、直线加速器、胶囊内镜等一大批高、精、尖诊断和治疗设备。华东医院现由院本部、市府大厦门诊部、康平路门诊部、闵行门诊部及景苑门诊部组成,拥有十一个临床诊疗特色专科——胆胰外科、疝与腹壁外科、泌尿外科、消化内镜室、老年医学科、肿瘤诊疗科、骨质疏松科、影像医学科、微创外科、特需医疗部以及一个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老年医学科,同时院内设有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下设老年痴呆与抗衰老研究室、老年骨质疏松研究室、老年临床医学与保健研究室、流行病学研究室和老年药学研究室),《老年医学与保健》杂志社,是上海市康复医学会、上海市临床营养质控中心挂靠单位。至2010年,全院年收入已达10.95亿元,总资产15.23亿元。     华东医院的特需医疗部是上海为外籍人员提供医疗服务时间*早、历史*长的医院。现有床位45张,以欧美、日本患者居多,可以为日本持有海外旅行损害保险卡的患者提供免付现金的医疗服务,广受海外患者和各界人士的信任与**。   医院医风严谨,医德淳厚,实施“质量建院、服务立院、科教兴院、人才强院”战略。经过五十七年的实践积累,在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国内外瞩目的重大科研成果;对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症、多脏器功能衰竭及肿瘤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抢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胆胰外科、疝与腹壁外科、消化内镜、特需医疗、齿科、营养等领域也成绩显著。自1989年承担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为上海医科大学)教学以来,共为国家社会培养了2000余名合格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目前拥有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共41位。 重点科室老年科老年科是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以心血管、呼吸、消化、内分泌、肾脏、神经内科、普外科以及泌尿外科等学科的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症为重点,开展防治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尤其是在老年人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中心依托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十一五”期间承担了多项卫生部及市科委重大研究课题。尤其在过去几年中,在国内外发表老年医学研究方面论文近500篇,出版了近20余本专著。**老年医学专家马永兴教授曾获个人 SCI论文收录数医学类****。中心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老年病科、呼吸内科、普外科、泌尿外科、耳鼻咽喉科、心内科以及临床药理等14个专业硕士生培养点。中心还举办了十多期***老年医学继续教育研修班。赵沄 主任医师长期在内科临床一线工作,擅长危重病人抢救及疑难杂症的诊断治疗,曾在多家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现为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李开沪 主任医师,教授擅长老年性的高血压病、心脏病、冠心病、高血脂。1957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科专家。长期从事心内科临床医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医院地址: 上海市静安区延安西路221号   来院路线:71路、127路、01路、37路、20路、 48路、62路、57路公交车

    价格面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