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十人民医院
2019-11-27
timg (1).jpg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创建于1910年,1993年成为卫生部首批“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04年,医院整体移交上海市人民政府,实行属地化管理。2012年受上级委托管理上海市皮肤病医院。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拥有40余年的放射性实践经验,现承担医院核医学临床任务,为医院的重点学科、先进集体。目前临床工作主要包括功能显像、功能测定、核素治疗和免疫分析,开展临床诊疗项目100余项,其中以“多模图像融合”和“多学科放射性核素靶向肿瘤治疗”为特色,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现开设核医学专科门诊、专家门诊、特需门诊,核素治疗床位15张。


  核医学科 影像分析中心近年来相继引进多套大型设备,使核医学诊断技术跨上了新的台阶,目前拥有飞利浦双探头SPECT/CT一台、PET/CT一台、全身双能X线骨密度仪、电化学发光仪三台、酶标仪、甲功仪、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仪(13C)和自动γ免疫计数仪等多台设备,此外拥有衡流泵、冷冻干燥机、紫外分析仪、超净工作台、放射性层析扫描仪、电泳仪等各类实验设备,设有多媒体示教室和同位素实验室,并且完成了科内的网络化建设,独立的图像报告系统整合了预约、检查、报告、查询、统计等功能模块,日常工作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重点科室

骨科

骨科由戴勀戎院士及沈骏惠教授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我国*早成立的骨科专业之一,1959年开始成立骨科教研组,1960年起骨科即开展了脊柱结核、创伤等手术治疗,1972年在戴勀戎院士的主持下开展了我院首例断肢再植手术,1976年起在沈骏惠教授的主持下开展了儿麻后遗症系列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并获得了国家和上海市的多项嘉奖。
骨科历经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在现任科室主任,我国**人工关节及骨肿瘤专家蔡郑东教授的带领下,十院骨科已发展成为技术力量雄厚,总体水平居国内**,国际先进,融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优势学科。目前同济十院骨科由创伤骨科、关节外科、关节镜外科、脊柱外科、骨与软组织肿瘤外科等亚学科组成,上海市急救创伤中心、同济大学骨与软组织肿瘤诊疗中心、同济十院脊柱微创中心就设在本科。科室现有编制床位156余张,年手术4500余例,门诊近8万人次,急诊近2万人次。
骨科建有博士后流动站,是同济大学的博士及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是上海市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也是上海市首批外科及骨科医师专科培训基地。目前科室在职医护人员共78名,医生30名,其中65%具备博士学历,50%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全科现有教授、主任医师5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8名,博导2名,硕导6名,全科副高职称以上人员在国内外学术团体、核心期刊担任主任委员1人次,副主任委员1人次,担任中华医学会各专科分会委员6人次,上海医学会专科分会委员12人次。
骨科近年来,共获国家、省部级各类基金十余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等各种奖项十余项。近5年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在JBJS,Spine,Journal of Neurosurgery等骨科高水平SCI杂志发表论文近20篇。主编、主译专著10部,多次承办各类国际、国内及***继续教育学习班,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科室注重学术交流与传播,与业界排名全美第一的MD Anderson癌症中心、香港玛丽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并在国内多次举办论坛、培训班,相关专业理论及技术在国内30余家医院推广并应用。作为同济大学临床教学医院,培养了硕、博研究生、博士后40余名,各地进修医师百余名,其中大部分已经成为当地专业骨干。骨科全体医务人员勇于创新,以团结和谐为主题,以发展进取为宗旨,为把十院骨科建设成为国际**的现代化专业学科而努力奋斗。

李少华 主任医师,教授,硕、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博士后。

1981年9月——1986年7月 湖南医学院医疗系 获学士学位; 1989年9月——1992年7月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硕士研究生,获骨科硕士学位; 1994年9月——1997年7月 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手外科)博士研究生,获骨科博士学位; 1998年9月——2000年7月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临床博士后工作站 ,现为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上海同济大学、南京医科大学、苏州大学、安徽医科大学骨科教授,硕、博士研究生导师。
业务能力: 从事骨科工作近30年,年手术量达700余例,尤其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肘关节、膝关节及四肢畸形的矫正、肢体延长及足踝畸形的矫正,髋臼、骨盆及关节内复杂骨折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脊柱损伤及退行性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了优良的临床效果。 


朱裕昌 教授、主任医师。

从事骨科临床工作20多年,在人工关节置换,运动医学,骨科创伤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各种人工关节置换(如:膝关节、髋关节、肿瘤关节等)及其翻修、运动医学(肩关节镜、膝关节镜、腕、踝关节镜、韧带重建等诸多关节镜手术)以及各种疑难骨病的诊治。目前完成手术近万例,近95%的优良率,无一起医疗事故发生。医疗特色--微创无痛手术。
多次受邀到瑞士苏黎世大学、香港玛丽医院、新加坡中央医院、韩国kim hospital等国际**的研究机构进行人工关节置换、关节镜手术的交流和学习,并且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
目前朱裕昌教授在中国修复重建学会,上海市骨科学会关节学组,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上海组织工程研究与开发中心,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等多家学术机构任职。近年来,多次获得上海市科委重点课题基金、上海市卫生局基金、同济大学教师基金等多项省市级课题资助,担任多项学术工作研究的任务,并参与制定了《骨关节炎诊治指南》。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37篇论文,在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力。

重点科室

呼吸科

呼吸科是同济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国家卫生部新药临床研究基地及上海市住院医师培训基地,承担同济大学医学院及南京医科大学、苏州医学院等的教学任务。学科带头人王昌惠教授,现为上海医学会呼吸专业学会委员、肺癌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业评委,世界肺癌协会和美国胸内科医师协会会员。
呼吸科全科病床55张,设有重症监护室、呼吸病介入诊疗中心、肺功能室,配备荧光气管镜、超声内镜、冷冻仪、高频电刀等先进设备,开展了无痛气管镜检查、气道镜下电外科治疗及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先进技术,达到国际同步、国内**水平。科室开设了慢性咳嗽、睡眠障碍、戒烟、肺癌等专病门诊,建立了COPD及哮喘资料数据库。近年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3项、横向课题多项,发表论文70多篇。
呼吸科秉承“大医精诚”的科训,形成了自己多方位的医疗特色。不仅对呼吸系统常见病诊治有丰富经验,在疑难病和危重病诊治、机械通气治疗等方面亦有鲜明特色。近年来,科室逐步形成以气管镜下介入诊疗为特色,以肺癌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综合防治为主攻方向的发展模式。

王昌惠 主任医师,教授,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

1987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此后一直在长海医院呼吸内科从事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2000年获医学博士学位;2003年-2006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中心从事博士后医学研究工作,回国后被纳入上海浦江人才培养计划,并获20万元科研资助。
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2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科研能力,目前形成的医疗科研的特色有:(1)肺癌发病机理的的研究以及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2)气管支气管疾病的气管镜下的介入诊断和治疗;尤其擅长支气管镜下的诊断技术(活检、肺泡灌洗、TBLB、TBNA)及治疗手段(电凝、圈套、氩气刀、冷冻、支架等介入技术);(3)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呼吸衰竭发病机理的研究和救治,在有创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目前以第一作者已发表论文20余篇,SCI收入论文2篇,其中*高影响因子6.5分。主编副主编学术专著各一部,参编呼吸专业著作十余部。以第一申请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项,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基金资助1项,共获得60余万元的科研资助。

张国良 副主任医师

从医2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除呼吸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某些少见病和疑难病(如肺炎、COPD、哮喘、结节病、肉芽肿性疾病、韦格氏肉芽肿、过敏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过敏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弥漫性细支气管炎、肺间质纤维化等)、肺部阴影的诊断和治疗。

医院地址:

上海市静安区延长中路301号 

来院路线:

地铁1 号线延长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