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2019-11-27
19-03-55-97-220.jpg

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前身“伯特利医院”创建于1920年。1952年更名为上海第九人民医院,1984年正式成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九院”),2005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正式合并,九院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九院是一所以口腔、整复外科和骨科为特色的内、外、妇、儿各科齐全的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近年来,以“精修医术、诚炼医德、广纳贤才、齐铸九院”的医院精神,以“科教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在医、教、研、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已连续十届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并获“全国城市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医院拥有3 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口腔临床、整复外科、关节外科)和2个上海市临床医疗质 量控制中心(口腔医学、医学美容)。口腔临床医学、整复外科与组织工程学、外 科学(骨科)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口腔基础医学现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09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学位发展中心公布的2007~2009学科评估高校排名结果,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以80分与北京大学并列排名全国第二。口腔医学、整复外科学、骨科学为教育部第三期“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口腔黏膜病科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组织工程学为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口腔颌面外科为上海市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口腔修复生物材料学为上海市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口腔基础医学和眼科学为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骨科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眼科、麻醉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点学科。也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血管病诊治中心、疝与腹壁外科疾病诊治中心单位

九院是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九院临床医学院教学基地,拥有27个教研室,建立了国内**的口腔仿真模头实训基地。获得3项***精品课程,1项***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教学团队,硕士生导师234名,博士生导师74名,设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15个博士点、20个硕士点。医院现有1个国家组织工程研发中心,1个教育部数字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骨科内植物重点实验室。拥有上海市整复外科研究所、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上海市生物材料研究测试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眼科视觉科学觉研究所。上海市科技功臣1人,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2人。有国家杰出青年2人,长江学者3人,中组部千人计划1人,上海市委组织部千人计划1人,新世纪百千万工程***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以及上海市启明星(后)计划等市级以上人才培养近100人次。近十年来医院承担纵向科研项目500多项,其中包括其中973**科学家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0项(重点项目3项)。获***奖项3项(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项52项(其中一等奖7项)、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一等奖1项。近5年,科研总经费约16000多万元,发表论文30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60余篇。2004年度Medline收录论文数量居全国医疗机构排名第1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2008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我院被SCI收录论文数达90篇,排名全国医疗机构第17位,2010年“表现不俗”SCI论文全国第20位。2009年复旦大学管理研究所中国*佳医院排行榜列全国17位,整形外科全国第1位,口腔科全国第3位。

九院连续九届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并获“全国城市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获***奖项3项(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项39项(其中一等奖6项)、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一等奖1项。先后获得全国城市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城市医院“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口腔颌面外科荣获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首届“工人先锋号”、上海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重点学科

整复外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成立于1961年6月,是我国整复外科和修复重建外科的发源地之一。学科创始人张涤生院士,是我国整复外科主要的创建者,显微外科的开拓者和颅面外科的奠基者。现任科主任李青峰教授,为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学科定位为:“综合实力在亚太地区居**地位,部分优势项目居国际先进水平”的**整形外科医、教、研中心。
  学科是全国整形外科*早的重点学科(1984)和博士学位授予点(1984),1991年成为博士后流动站专业学科点,目前为上海市(重中之重)重点学科。学科是上海市整复外科研究所所在地,具备比较齐全的基础研究条件,设有显微外科实验室、颅面外科三维数字实验室、瘢痕实验室,和淋巴水肿实验室,新设立了组织再生与构建实验室、血管瘤与血管畸形实验室。经过50年的发展和近年来的建设,已成为门类齐全,科研和临床并举,在全国整复外科领域甚至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科,是我国迄今**的颅面外科和淋巴水肿综合治疗中心。

武晓莉, 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武晓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瘢痕综合治疗组组长。1993年本科毕业,2005年博士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武晓莉博士自本科毕业后一直从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拥有20余年的临床经验。近13年来致力于瘢痕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包括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陈旧表浅瘢痕及瘢痕性色素问题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如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药物注射治疗、手术加综合治疗、激光治疗、放射治疗以及外伤后瘢痕的预防、陈旧性瘢痕的改善性治疗等等。参研的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伤口愈合和瘢痕增生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曾获2004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临床及基础研究成果曾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发言。作为国际瘢痕俱乐部(Scar Club)成员,其耳垂瘢痕疙瘩的手术和综合治疗临床研究结果在国际瘢痕学术会议交流中获得好评,已发表SCI论文及国内核心期刊论文多篇。获得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年上海市自然基金及2009年上海市卫生局基金各一项,获得发明**及实用新型**各3项。 参编《现代瘢痕治疗学》(第二版),《整形外科学**教程》,《注射整形美容技术》(副主编),《中华烧伤康复学》(副主编),《微创美容外科学》,《烧伤脸面重建外科》等,参译《面部整形与重建外科原则》。 现任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瘢痕医学分会常委、秘书长,中华医学会激光与美容外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瘢痕与再生学组委员、学组秘书,中国中西医结合协会整形外科分会皮肤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激光医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形与美容外科分会瘢痕亚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委员,系国际瘢痕俱乐部(Scar Club)会员。全国产科、头颈外科、甲状腺乳腺外科手术技巧特约教授。

参编《现代瘢痕治疗学》(第二版),《整形外科学**教程》,《注射整形美容技术》(副主编),《中华烧伤康复学》(副主编),《微创美容外科学》,《烧伤脸面重建外科》等,参译《面部整形与重建外科原则》。

现任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瘢痕医学分会常委、秘书长,中华医学会激光与美容外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瘢痕与再生学组委员、学组秘书,中国中西医结合协会整形外科分会皮肤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激光医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形与美容外科分会瘢痕亚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委员,系国际瘢痕俱乐部(Scar Club)会员。全国产科、头颈外科、甲状腺乳腺外科手术技巧特约教授。


董佳生,主任医师,教授

董佳生

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行政副主任,是我国**的整形外科专家,曾在新加坡研修整形外科,主攻显微外科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具有丰富的整形外科和美容外科临床工作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在整形外科方面长期从事1. 烧伤后或外伤后畸形功能障碍的整复,包括应用显微外科手段修复各种复杂畸形;2.体表肿瘤外科手术治疗和体表器官再造;3.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4.各种难治性创面的修复,如钢板外露、骨外露、褥疮等;5.在美容外科方面,具有全面的医学美容知识和美容手术技巧。主要手术有鼻,眼睑,面部除皱,乳房等的美容整形手术和应用吸脂技术进行体型雕塑,以及面部瘢痕修整术。因此在整形外科的多个领域都具有很丰富的经验和临床技能。 历年来承担多项国家和地方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显微外科在整形外科的应用。已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参加了多部整形外科学和外科学相关专著的编著。



医院地址:

上海市黄浦区瞿溪路500号 

来院路线:

地铁4号线、地铁8号线西藏南路